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仙桃市人居环境优化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48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居住条件也不断完善,同时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市发展资源的浪费与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热岛效应、土地盐碱化、空气及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植被破坏、酸雨频繁、公共服务、教育设施及基础设施不足,严重影响人居环境质量,以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的地理学具有研究人类住区的优良传统,发挥地理学.区域研究的优势为人居环境研究服务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鉴于此,本文以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仙桃为例,探讨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人居环境的优化措施,作者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梳理了国内外对人居环境研究的理论发展和指标体系构建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奠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2)以仙桃市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特点出发,遵循全面性、层次性、系统性、科学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选取了37个能代表仙桃市人居环境质量的评价因子,构建了仙桃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3)搜集仙桃市十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仙桃市2003-2012年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分别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子系统结构进行分析。(4)根据新型城镇化的要求,针对仙桃市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仙桃市十年间人居环境质量综合得分一直呈上升趋势,人居环境质量在不断优化。(2)仙桃市的整体人居环境质量变化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2007年的缓慢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2008-2012年的快速上升黄金期。(3)在构成仙桃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子系统中,经济发展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变异指数较大,呈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而社会进步子系统变化相对缓慢。(4)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协调度十年间变化不大,但2009年之后子系统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5)经济发展对人居环境质量变化的贡献最大,生态环境次之,社会进步贡献率最低,说明经济环境的改善是人居环境优化的最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对汉江流域主要类型植被覆盖变化及与主要气候要素的相关程度时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汉江流域植被覆盖具有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影响较大。(2
随着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乡村发展研究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作为聚落地理学重要分支的乡村聚落地理学也重新受到关注。掌握乡村聚落地理学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开发区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开发区数量的不断增加,区域交通网络体系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各类开发区
[目的] 探究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及其特征,为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对黑龙江省冻融侵蚀考察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冻融侵蚀区分布界定方法以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和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应用效果,为患者的恢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西安第四医院眼科2018年3~12月期间接诊的80例白内障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持续增长和对能源资源消耗的日益增加,人类居住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健康”、“生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生态社区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
安徽省怀远县地处淮河中游,淮河穿城而过,涂山、荆山夹淮并峙,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四千多年前传说的大禹时期,而其涂山更被论证为“禹娶禹会和夏兴之地”。本文从历史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