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网络综合优化及设备特征参数的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的能源人均拥有量较低,且年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些严重地束缚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节能已经是迫在眉睫。针对耗能最多的过程工业,比如石油、化工、化肥、冶金、电力、轻工等耗能大户,需要采用合理的能量利用方式,降低能耗,提高能量利用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作为上述过程工业中能量密集程度很高的换热网络,如果能有效的降低其能耗,则会对全局能量的合理使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针对上述节能问题,过程综合与集成在近二、三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当今工程节能中的主要手段。该方法的运用领域现已涉及反应器网络的综合、分离过程的综合、换热网络的综合、公用工程系统的综合以及全流程系统的综合。 本论文的研究领域为换热网络的综合,利用该方法,首先对整个系统进行用能的分析及调优,确定整个换热网络的最佳流程结构,在满足过程物流工艺要求的基础上,使它具有最少的设备投资费用和操作费用。 换热网络自提出到现在,诸多学者在换热网络综合优化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经总结了不少综合求解方法,这些方法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换热网络领域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换热网络的最优合成、换热网络的弹性及可操作性分析与设计、换热网络的结构调优等。而采用的方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夹点技术法,数学规划法,热力学分析法、遗传算法,人工智能技术。本论文对这几种方法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其中夹点技术是发展相对成熟的技术,它是以热力学为基础,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过程系统中能量沿温度的分布,从中发现制约系统用能的瓶颈。这种方法是由Linnhoff在1978年提出的,指出了换热网络中的温度夹点问题,以及夹点限制了换热网络可能达到的最大热回收。1982—1983年间,Linnhoff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用于换热网络综合的夹点技术,
其他文献
骨缺损及骨修复的治疗研究仍然是当今骨科领域中的一大难题,理想的骨修复替换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以及组织诱导性,通过材料表面改性是赋予材料表面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重要方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有限元分析法在各个学科工程领域的分析上呈现其越来越大的优点和发展的强劲趋势。有限元(FEM)的二维、三维分析有了很大的发展,包括对稳态、时变场问题和非线性问题、运动媒质问题的处理,对规范问题的正确理解等。目前三维涡流场的分析仍然是最受重视的问题之一。首先,本文基于电磁炉的磁感应加热原理,建立了电磁炉三维涡流场的数学模型,对模型的涡流场、温度场进行了理论分析。对于电磁-热耦合问
该文通过分析煤粉颗粒堆积形态和水煤膏管内流动的特性,首次提出了一种以塌落度和压力泌水值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水煤膏可泵性的新方法.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管径管流试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生的、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小RNA,其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每个miRNA可以有多个靶基因,而几个miRNA也可以调节同一个基因。最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