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散疾病王国隐喻的阴霾——论苏珊·桑塔格中期作品中的疾病主题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疾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如何看待疾病,表现疾病与人类的关系,是文学家经常思考的问题。疾病始终伴随在人的一生当中,并被赋予太多的隐喻意义,成为一类重要的文学题材。而当这些隐喻跳跃出文学的字里行间,来到现实生活,来到病患之中,成为造成病人精神困扰的瘤毒,并使疾病负载起各种思想和神话时,那么隐喻也就变得可怕起来。   美国当代著名的女性作家兼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在其创作的中期开始将疾病作为写作的一大重点,进行探索。她于20世纪70年代术发表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和若干小说,指责人们对疾病的厌恶态度并对强加于疾病之上的各种隐喻进行批判,试图通过祛除如鬼魅般萦绕在疾病之上的隐喻,还疾病一个本来面目,瓦解自古以来形成的疾病隐喻,以颠覆压迫性的话语权。   当时间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的盛行迫使桑塔格走进她疾病探索领域的又一个时代。这一期间,她再次以论文和小说的形式攻击疾病隐喻,相继出版《艾滋病及其隐喻》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加坚定地将斗争的矛头指向艾滋病背后的种种隐喻,用她自己的方式驳斥荒谬的隐喻神话,呼吁人们和社会还疾病一个没有隐喻的氛围。   桑塔格的疾病主题在学术界得到了部分学者的赞同,但也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如何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如何在这大相径庭的评论声中取得一个公正的平衡点,便成为研究桑塔格疾病主题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他文献
并不多产的南非作家J.M.库切在自己从未停止的创作征程中时刻注意着在文本形式和文本内容方面的对话性关系,这一特征始于他丰富多元的文化背景,使之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独
艾特玛托夫不仅是前苏联在当代最受欢迎的作家,更是一个获得世界声誉的举世瞩目的艺术大师。自上世纪50年代迄今,艾特玛托夫创作了大量小说作品,作家对人类生存状态和未来命
近年来,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在儿童小说创作领域取得骄人的收获,成功为自己的文学创作园地开辟出一片锦簇繁茂的“后花园”。他的儿童小说作品不仅洋溢着浓厚的童心、童趣,同时
作为一位“70后”作家,鲁敏的小说里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同时也很少去迎合大众进行欲望化写作。鲁敏是一个关注社会平常人物日常生活的作家。在鲁敏的小说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