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娶女嫁、婚后从夫居的习惯依然是中国农村最流行的婚姻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大多数女人必然面临的处境是:因结婚而经历生活空间、身体和劳动以及归属的转换。女人终其一生都处于从娘家人到婆家人转换的阈限状态。在婚姻的预期下,未婚女子并不被娘家视为具有完全资格的成员,女人婚后离开娘家,来到婆家居住和生活。但是,她依然与娘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直至在女人的丧礼之后,才最终完成从娘家人向婆家人的过渡。而后,女人将作为婆家的成员和祖先得到婆家后人的祭祀。 女、妇、母是女人在其生命中扮演的三个基本角色。如果将女人从娘家人到婆家人持续一生的转换比作一本书的话,那么,女人的生育历程将会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章节。本文采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考察和阐释妇女的生育历程对于江南农村妇女,从娘家人到婆家人持续一生的身份转换的重要意义。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研究缘起、论文框架和内容,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第二章描述田野点概况,介绍小村梅园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勾画出人们生计和生活方式的历时变迁,并着重展示梅园女人们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空问。第三章分析了嫁娶婚从夫居模式下,女人特殊的人生历程——以婚姻为契机经历生活空间、身体、劳动以及归属,从娘家到婆家的转换。第四章对村子里的新媳妇婚后在婆家生活,并经历怀胎十月,分娩,月子等生育历程进行深描。第五章试图解释村子里的女人们经由生育从娘家人到婆家人的身份转换。对于新媳妇来说,孩子将成为她在婆家取得稳固地位的保障,孩子的出世也意味着以她为中心的生活空间的建立。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新媳妇通过“从儿称”的方式,逐渐依从了孩子的情感归属,逐渐认同了自身的婆家人身份。第六章对前文进行总结,指出生育对于女人从娘家人到婆家人持续一生转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