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O3/Pd(M=Fe,Ni)氧化物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钛矿型氧化物(ABO3)以其低成本和高容量而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对ABO3氧化物作为储氢材料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ABO3氧化物储氢和电化学反应的研究仍存在许多关键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在碱性水溶液中的储氢及电化学反应机理目前仍不明确,电化学催化活性较差,电化学容量贡献不明。金属Pd不仅在水溶液电解质中对氢的电化学析出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活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吸放氢性能。采用薄膜电极研究ABO3氧化物在碱性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具有电极比表面积大、电极几何尺寸和电极结构可控和薄膜表面改性便易等特点。本文提出采用射频磁控溅射装置分别在Si(111)和Ni衬底上制备LaMO3(M=Fe,Ni)薄膜,通过设计和优化LaMO3(M=Fe, Ni)薄膜的工艺参数,制备出结构、形貌、电阻率可控的LaMO3(M=Fe, Ni)薄膜。探讨了沉积时间、工作气压、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LaMO3(M=Fe, Ni)薄膜相结构、形貌、成分和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时间主要影响LaMO3(M=Fe, Ni)薄膜的厚度,在沉积2h后,薄膜沉积速率达到稳定(2nm/min)。Si衬底上的LaFeO3薄膜,在600℃开始晶化,最佳退火条件为800℃1h。Ni衬底上的LaFeO3薄膜,600℃开始晶化,最佳退火条件为600℃1h。Si衬底上沉积的LaNiO3薄膜,600℃开始晶化,最佳退火条件为700℃1h。采用射频磁控溅射装置在Si(111)上制备LaMO3(M=Fe, Ni)薄膜,之后在LaMO3(M=Fe, Ni)薄膜表面镀Pd制成LaMO3/Pd(M=Fe, Ni)复合薄膜,改善LaMO3(M=Fe, Ni)薄膜电极在碱性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活性。通过测试Pd膜电极、LaMO3(M=Fe, Ni)薄膜电极和LaMO3/Pd(M=Fe, Ni)复合薄膜在碱性水溶液中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和线性极化曲线,研究了Pd膜和退火处理对LaMO3(M=Fe,Ni)薄膜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态LaMO3(M=Fe, Ni)薄膜电极的电化学容量很低(19-27mAh/g)。而退火态LaFeO3/Pd复合薄膜电极的充放电平台分别为-0.92V和-0.8V,电化学容量为180.7mAh/g。退火态LaFeO3薄膜电极和退火态LaFeO3/Pd复合薄膜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分别为I0=3.36mA/g和I0=590.51mA/g。退火态LaNiO3/Pd复合薄膜电极具有391.8mAh/g的电化学容量。充放电平台分别为-0.85V和-0.81V。退火态LaNiO3薄膜电极和退火态LaNiO3/Pd复合薄膜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分别为I0=3.17mA/g和I0=654.7mA/g。
其他文献
三聚吲哚具有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可逆的单电子氧化性(reversible one-electron oxidation)、固态时π-堆积以及外围易于进一步修饰等特性,使其在功能性分子材料领域具有潜在
<正> 一、网络财务管理的定义网络财务管理的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它所指的"网络"概念既非企业传统的自成体系的局域网或广域网,也非单纯的因特网Internet,而是Internet/
<正>贵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南藏族自治州南部,辖6个乡镇75个行政村,面积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人,居住着藏、汉、回、蒙古、土等12个民族,是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
2012年汛期,黄河内蒙古段发生了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受大洪水影响,河道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气候变化加剧、防洪工程水毁严重、河道行洪能力降低、预警设施建设滞后、人类活动
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两个柔性对称联吡啶乙二胺分子,分别与五种脂肪和芳香羧酸以及三种不同构型的无机酸进行液相自组装反应,制备出了27个具有新颖结构的超分子晶态网络化合物,并对
肝破裂是常见的腹部闭合性损伤,其湖北治疗原则以尽早手术修补或纱条填塞治疗达止血目的。肝脏膈面破裂一般修补操作困难,常因肝组织脆而易被修补缝线割裂加重出血,以纱条填
针对土石坝渗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存在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在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云模型,建立基于云模型的土石坝渗流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渗透坡降
<正>一、引言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一个地区的"真正发展"已不再是单一的、片面的经济发展,而应该是兼顾各方、和平共处、共同提高的多元发展。要实现
会议
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决定着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结合世界制造强国的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制
日文汉字起源于中国。日文汉字音更是与中国七大方言之一的吴语关系紧密。日文汉字音一般分为吴音、汉音、唐音,其中不管从历史史实还是在语音研究方面,都能验证日语吴音与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