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后信息与认知方式对目击证人辨认影响的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司法工作中,目击证言是司法程序中最常见的一种证据,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实践活动中案件的审理与判定依赖于司法证言的准确性。在司法诉讼活动过程中,目击证人提供给司法机关和当事人的那些有关案发现场情况的陈述就是目击证人证言。所以,目击证人所陈述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从以前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干扰目击证人辨认的准确性因素有两种——估计变量与系统变量,其中估计变量不能被司法系统所控制,尽管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司法系统可以对事件后信息这一变量进行操控,但仍缺乏一定的理论来支持。本研究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通过具体的实验来研究这一变量对目击证人辨认的影响。本实验为2(认知方式:场独立型、场依存型)×2(事件后信息:误导信息、中性信息)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认知方式和事件后信息对目击证人辨认的影响。其中,实验一是在非暴力案件条件下,探讨认知方式和事件后信息对目击证人辨认结果的影响;实验二是在暴力案件条件下,探讨认知方式和事件后信息对目击证人辨认结果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事件后信息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的结果。无论是观看暴力影片,还是观看非暴力影片,接受误导信息被试的记忆成绩显著低于接受中性信息被试的记忆成绩。(2)在暴力案件条件下,认知方式影响目击证人的辨认结果,场独立型被试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场依存型被试的记忆成绩;而在非暴力案件条件下,场独立型被试和场依存型被试差异不显著。(3)案件类型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的结果,观看暴力影片的被试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观看非暴力影片被试的记忆成绩。
其他文献
学步期儿童消极情绪对其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父母养育方式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以生态发展观、家庭系统理论及动态相互作用模型为理论基础,以294名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简称∶CUBA,中国篮球协会主办的高校间篮球联赛,其宗旨“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模式参照美国的NCAA大学篮球联赛形式,中央电视台CCTV5等每年都会现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