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近些年来,我国提出了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家庭农场发展的目标。作为当前世界农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家庭农场形式这种农业经营形式通过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重新配置,实现了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以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为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由传统农户向家庭农场流转是必然也是唯一手段。在引导农地有序流转的过程中,既要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也要兼顾传统农户的利益不受侵害。土地流转必须依照双方自愿的原则,由于农户知识文化水平的局限性和信息不对称,在与家庭农场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利益博弈,农户从中获得的收益是能否高效进行土地流转的关键所在。本文以荆州市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运用交易成本的相关理论分析影响土地流转价格的因素,探讨交易成本对土地流转价格的发现程度,在提出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培育家庭农场有效对策的同时,兼顾传统农户的基本利益。 本文以交易成本理论为依据,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荆州市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将交易成本对土地流转价格的影响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在分析荆州市目前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土地流转特征的同时,从利益关联的角度阐述家庭农场与传统农户的内在联系。其次,基于荆州市的实地调研,将交易成本分解为流转时间、流转对象、交易契约、流转难易程度、流转期限、中介费用六个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研究其对土地流转价格的影响程度。再次,通过分析典型家庭农场在与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交易中流转价格与交易成本的关系,对相关结果进行论述。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了培育家庭农场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的相关对策意见。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荆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来看,本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规范化程度不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还较低,规模和总量与土地流转的推进还不相适应。由于缺乏对其了解及自身利益的担忧,传统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的意愿不强。土地流转的滞后性、交易的自发性和随意性,交易价格的不稳定等问题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来看,虽然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规模呈加速发展趋势,但总体上步伐还不够快,适度经营规模偏小,土地细碎化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土地流转形式较为单调,集中流转规模经营层次还很低,没有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流转行为欠规范,因不规范流转发生的土地纠纷时有发生,土地流转效率受到很大影响。 第三,传统农户与家庭农场内在关联在于: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民就业结构的改变是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催生因素,农地经营权的流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零碎化的问题,为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基础,也促进了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家庭农场的发展又进一步引导了农户进行高效、有序的土地流转。从传统农户手中流转农地经营权是家庭农场经营的前提,传统农户的收益度是引导农地经营权流转到家庭农场的关键因素。 第四,对交易成本与土地流转价格的研究发现,当前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能够用货币来衡量的极少,只有极少数的通过中介交易的农户会支付一定好处,但形式多样无法统一计量。目前土地流转成本只能进行定性的描述,很难以货币进行衡量。在进行在土地流转的行为过程中,土地流转成功时间、流转对象的选择、交易契约、流转难易程度、流转期限、流转中介人费用是影响流转价格的重要因素。总体来看,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较低,土地流转的价格发现比较难,因此,土地流转价格普遍不高,交易成本发现价格的功能发挥不够,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无法得到合适的收益,土地流转市场仍处于初始状态。 对比已有研究,本文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创新: 第一,研究视角上,本研究以家庭农场为切入对象对我国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与流转价格展开分析,同我国目前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切合,这能从源头上对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地剖析。已有的多数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小农户相互之间的土地流转现状,往往忽视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可能是土地流转行为更为重要的催生因素,对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与同类研究相比,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可能更加接近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事实,对于相关问题的分析更加准确。 第二,将影响土地流转价格的交易成本分解为流转对象、流转时间、交易契约、流转难易程度、流转期限和中介费用,并采用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之前的学者们在研究影响土地流转价格的因素时,大都是从流转农户的视角出发,研究其自身的特征,如教育水平、人均收入、最低生活保障等。没有考察交易成本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于土地流转价格问题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而本文希望从流转农户与家庭农场之间所涉及的具体流转内容和特点出发,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土地流转价格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