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行仿真平台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时刻表是列车高效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时刻表通常是根据站场线路数据由工作人员手动编制。在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下,普通“站站停”行车组织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内现状,因此很多城市开始提出快慢车运行组织的方案。快慢车方案设计需要计算机通过遍历车站,来选择适合的车站作为越行站点后模拟生成快慢车运行图,通过软件实现列车按照运行图运行模拟。论文从系统功能需求的角度对快慢车运行平台进行阐述,设计快慢车运行环境平台主界面,界面承载着快慢车运行信息及信号设备的动态信息。设计快慢车运行环境平台信号设备的状态,研究列车按照时刻表运行模拟算法,重点研究快慢车按照快慢车时刻表的越行模拟算法,从而完成对快慢车时刻表的测试。详细设计列车定位算法、列车轨旁信号设备联锁逻辑算法及快慢车越行点选择算法。从软件编写的角度阐述快慢车运行环境平台的实现流程。主要实现软件界面图形化功能,实现列车按照时刻表运行功能,实现快车和慢车按照时刻表越行功能。同时编写软件工具生成测试用例功能,简化操作方便测试。本论文以时刻表自动编辑项目TTE (time-table-editor)为基础,通过时刻表编辑器自动生成平行运行图和快慢车运行图,列车按照时刻表/运行图进行运行模拟。软件期望实现在规划线路设计及建设之前,提供软件仿真对理论研究的进行初步验证,同时检测运行图的可行性,完成对快慢车时刻表的测试。本论文以成都18号线的实际数据作为数据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具有人员流动性大、客流量大以及车站内流线复杂等的特点,尤其是位于交通枢纽的站台,因其换乘的需求使得车站空间的结构、客流流线的方向等比较复杂。因此系
本文主要围绕波前像差技术对人眼波前像差特性和视觉矫正等进行了如下研究:分析了角膜前、后表面之间,整体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波前像差关系,研究了人眼视网膜空间像调制度AIM曲
光分组交换(OPS)与光波长交换相比,具有不受电子瓶颈的限制和交换粒度小等优点。但是,光分组交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包括“环回路由”和功率抖动。环回路由是指由于
平行光学纳米线间的倏逝波耦合特性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光学耦合器件设计和研制、通过拉锥光纤与外部光学系统的光学连接,以及纳米线间的能量交换与控制等。本文基于三
人体数字化及尺寸测量技术是采用激光三维传感系统获取人体轮廓点的三维空间坐标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三维重建和模型编辑等操作获得人体的数字化表面模型,并以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