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37年发现独山子油田之后,四棵树凹陷已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勘探历程,埋深小于4200m的背斜圈闭高点均己钻探,卡因迪克油田和西湖含油气构造也陆续被发现。经过多年的勘探工作,对四棵树凹陷的成藏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资料。四棵树凹陷作为准噶尔盆地南缘重要勘探区域,之前进行过一些油气资源评价工作。2000年新疆油田的《准噶尔盆地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和2002王立宏的《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区含油气系统形成、演化与评价》均对四棵树凹陷的资源量有过计算,由于之前的勘探研究程度不深,对工区内生储盖研究也不够细致,研究技术和手段也没有现今的成熟,故所得的计算结果对现今勘探决策不能进行准确科学的指导。油气资源评价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某个阶段的结论不可能适用于所有阶段。在四棵树凹陷勘探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的今天,为了在接下来的油气勘探工作中提高效益,需要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明确四棵树凹陷油气资源的总量,并确定有利的勘探层位和靶区,以便科学地决定和调整勘探的投资力度和方向。在资源量的计算过程中选择何种方法,对工区建立适合的模型,对于正确地对地下油气资源量作出估算与评价而言至关重要。油气资源量计算包括生烃量、排烃量和资源量计算三个方面内容,是油气资源评价的具体量化体现。本次研究在整理、消化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该区现有的地震、钻井、测井资料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运用各种技术、方法,系统地对研究区的生储盖条件进行分析,结合一定的技术处理手段,对工区的油气资源进行评价。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工区内烃源岩地化特征进行评价,其中,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有机碳平均值0.93%,氯仿沥青“A”的平均值0.04%,总烃含量的平均值180.43ppm,岩石热解生烃潜量的平均值3.74mg/g,有机质丰度评价为较好,有机质干酪根类型为Ⅱ,-Ⅱ2型,Ro平均值0.68%,烃源岩热演化处于低熟—成熟早期阶段。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生烃条件较好,其有机碳众平均值为2.46%,氯仿沥青“A”平均值为0.0649%,总烃含量平均值为418.73ppm,岩石热解生烃潜量平均值为11.45mg/g,有机质丰度评价为中等-好,有机质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2型,Ro平均值为0.82%,烃源岩已达成熟阶段。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烃源岩有机质评价较差,对本区供烃贡献较小。结合测录井资料、沉积演化和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可知,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烃中心主要分布于艾卡断裂带以南的全部地区,凹陷中部高泉—乌苏地区及东南部独山子地区最好。安集海河烃源岩在卡因迪克南部及以南、高泉东部及以东的凹陷中部及东南部为生烃中心。2.以岩性和沉积相资料为基础,结合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类型等指标对工区内储层类型进行评价,四棵树凹陷内的第三系地层主要发育Ⅱ、Ⅲ类储层,Ⅰ类,V类储层较少。其中Ⅱ、Ⅲ类储层多分布于卡因迪克地区和独山子地区,西湖地区则以Ⅲ,Ⅳ类储层为主。3.本次主要对四棵树凹陷内的中上组合的盖层进行研究。在工区西缘塔西河组顶部发育有30m-120m厚的膏泥岩层,具有较强的封盖能力;北缘的卡因迪克和陷东南部独山子的地区在塔西河组底部发育异常高压,其封盖能力较好。安集海河组发育一套由东南向西北减薄的湖相泥岩,并且广泛发育异常高压,封盖条件好。4.根据本区烃源层、储集层、盖层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四棵树凹陷划分为4套生储盖组合,分别为:①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生)新近系沙湾组(储)新近系塔西河组(盖)的下生上储生储盖组合;②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暗色泥岩(生)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滨浅湖砂(储)古近系安集海河组顶部超压泥岩(盖)的连续型、自生自储生储盖组合;③中下侏罗统暗色泥岩及煤岩(生)侏罗系齐古组(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及钙质胶结泥岩段(盖)的间断型、下生上储生储盖组合;④中下侏罗统暗色泥岩及煤岩(生)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储)古近系安集海河组膏超压泥岩(盖)的复合型、下生上储生储盖组合。5.油气资源量计算包括生烃量、排烃量和资源量计算三个方面内容。研究中通过干酪根热解模拟实验中得到的参数对烃源岩生烃量进行计算。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可知,用生烃量减去残烃量可以得出排烃量。工区的总资源量为4.6636×108t,安集海河组为0.6810×108t。中、下侏罗统总资源量为3.9826×108t。由计算结果可知:中、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是四棵树凹陷主力含油气系统。6.本次研究综合烃源岩发育及分布、储层发育、圈闭发育、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发育、封盖条件、保存条件以及这些因素的时空配置关系将四棵树凹陷分为Ⅰ一Ⅲ三个等级的勘探潜力区。其中,西湖背斜和独山子背斜为有利的构造圈闭,其次为卡6井东断块和高泉东背斜,其余背斜由于各方面成藏条件的制约,圈闭有效性较差。本次研究,结合工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建立了资源量的计算模型,虽然选取了合适的地质参数,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对参数进行乘除运算,由于工区勘探程度的限制,有些数据不够多,所得结果难以表明工区内实际情况,更难对接下来的勘探决策提供科学的建议,故采用蒙特卡洛法对参数进行处理,通过多次仿真将简单的数据尽可能多的模拟,贴近地下的情况,且最终得到的储量值是一条期望曲线,对应不同的概率值,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