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的农业开发及其环境影响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台-济木萨地区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明显。本地区所处气候带是温带,光热资源条件较好,能够满足较多农作物的光热需求,天山雪融水和南部山区的降水可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完成对新疆的统一之后,在奇台-济木萨地区开展屯田活动,改变了本地区在此之前以牧业为主要人类生存活动的局面。相较于牧业,农业生产是更为剧烈的人类活动,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更为明显。同时农业生产能够反作用于环境,与牧业计较,农业生产活动作为比较强烈的人类活动必然会改变当地的植被和水资源状况,从而影响生态环境。因此本文选择奇台-济木萨地区(东自至今木垒县,西至今吉木萨尔县)作为研究区域,讨论本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耕地面积变化以及农业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业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得以开展的基础,也是认识农业生产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基础;政治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也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因此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在行政区划上的变化也一定程度上是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这些社会因素也一定程度上是进行农业开发的基础。第二章讨论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的人口,人口是农业生产活动的承担者,也是农业产品的消耗者,者关系密切。第三章讨论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的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从更为直观的角度说明着农业生产活动的规模和程度。以上第二章和第三章,从人口和耕地两个方面讨论了农业的发展状况,得到以下结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至同光之乱之间,奇台-济木萨地区总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农业发展状况较好;战乱之后,农业人口大量减少、耕地抛荒严重,之后恢复情况不容乐观,直到清末才勉强恢复到嘉庆年间的水平。第四章探讨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发展的环境影响,清政府大力支持农业开发之后,大批屯兵和户民迁入,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垦成农田,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加剧,改变了这里的地表植被和水资源分布,对地理景观造成了比较深远的影响。虽然农业开发和发展能够改变地表植被,让农作物替代了原始植被,但除了人为选择之外,这些农作物还会受到环境选择,适应环境的农作物才能生长。奇台-济木萨地区经过清代的开发和发展,农业生产与环境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开垦农田、兴建水利虽然一定程度地改变了自然环境,但是并没有造成环境恶化等后果。
其他文献
船舶柴油机作为船舶的主要动力来源,其正常工作与船舶安全可靠运行、海上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由于船舶柴油机由大量的摩擦学系统构成,这些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故障是船舶柴油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海马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以及调控Wnt-1、Wnt-3a.β-catenin、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
借助舞蹈艺术理论,并结合体育舞蹈特点以及教学与训练经验,阐述了制约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拉丁舞业余选手艺术表现能力的因素以及如何培养业余选手艺术表现能力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正> 预防事故,确保安全,是经常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涉及到各级各类人员、方方面面工作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是完成以教学为中心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我认为,做好安
目的探讨骨科牵引床"剪刀体位"辅助下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牵引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的
敦煌遗书中保留着一些壁画榜题底稿。新发现国家图书馆藏B.D.09092是一份观无量寿经变榜题底稿,通过比对,确定是用于宋初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功德窟莫高窟第55窟的,而此前有
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人才的关键。从文化视角比较中美两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环境、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社会支持系统,从中获取美国的先进
通过模拟SBS改性沥青在生产、运输和施工等情况下的高温储存状况,对成品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弹性恢复等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全面试验,获得了高温储存时改性沥青
随着国家林权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的森林资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林农作为我国的一种经营主体已经越来越成为林业生产的主要力量。林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于将我国的林业发
中国生态建设运动具有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特点。本研究通过对陕南X县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生态政策在农村的实践逻辑,进而来探讨在中国目前的政治结构和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