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改善,但作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还存在着很多缺欠。北京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早在1979年就已进入老龄化城市的行列。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北京市2008年到2012年这5年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依次为300.57万、315.7万、331.02万、347.76万、367.32万,数据显示北京市老年人口每年呈递增的趋势,据预测每年至少以15万的数量在增加。北京市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深入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已经成为为具体深入解决养老问题的当务之急。本文在社会保障理论、公共服务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选取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随机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了解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中的基本情况,探索完善养老服务的新途径。本文对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一方面肯定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断增强,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的积极贡献。另一方面,对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投入不足;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人员总体素质较低、专业人才缺乏;居家养老服务缺乏规范化管理。本文对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差异大等问题进行研究、思考并进一步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存在的误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法律缺失等引起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充分借鉴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先进方法,同时借鉴上海、宁波、大连的实践经验,归纳了居家养老服务与中国实际相适应的管理经验,结合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监督机制;增加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数量、并保证供给的质量;拓展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多样化、人性化发展;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加大对老年群体的深入调查研究;完善社区内相关机构联动体系建设的对策。旨在加强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更加科学、规范,有效,从而使居家养老服务更具有普及性、可获得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最终达到提高北京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