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告诉人们,学习的境界有三种,学会、会学、乐学。学会是通过学习掌握到知识技能,会学则是掌握能够高效学习知识技能的方法或技巧,乐学则是情感层次,是指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反映着孩子的学习主观幸福感。学习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情感成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前、学习过程中以及学习评价之后都感受到的满意、愉悦、成就感!学习是小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小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的满意感、愉悦感与孩子的幸福感息息相关。虽然当前教育家们一再的强调素质教育,但是目前还流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言论,可是孩子们的起点到底在哪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爸爸妈妈们都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爸爸妈妈急切地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方式,并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快乐的成长,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童年时期的影响是重要并深远的,可是这种“最好”的教育方式能不能被孩子所接受,能不能让孩子体验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在本文中我们以小学生为对象来讨论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以及与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学业拖延行为是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拖延行为,而拖延行为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抑郁的负面情绪。在我们周围生活中也会遇到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父母着急、孩子也焦虑。在先前的理论与实证的基础上,本文以小学生为研究主体,通过自我报告法,研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拖延以及学习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在学习主观幸福感方面,有着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方面,情感温暖的得分最高,接着是过分干涉,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有父母的过分干涉又逐渐减少的趋势,相对女孩子来讲,父母对男孩子采用更多的过分干涉和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3、在学业拖延方面,男孩、女孩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年级之间则基本一致。4、父母的情感温暖和过分干涉可以正向预测学习主观幸福感,具体来说,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让孩子感受到越多情感温暖越能提高孩子的学习主观幸福感,但是仅仅有情感温暖是不够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还需要给予适当的干涉与指引。5、学业拖延能够反向预测学习主观幸福,并与其各因子之间也成显著的负相关。换句话说,学生的对完成学业任务的过程中拖延行为严重,那么相应的学习主观幸福感就会低。6、父母的情感温暖能够负向预测学业拖延,父母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以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能够正向预测学业拖延。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将会减少孩子的学业拖延行为,而表现出过多的严厉惩罚、干涉,否认将会使孩子的拖延行为增多。7、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学业拖延在父母的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习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