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物理科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a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结构发生显著改善。然而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片面地强调科学知识而忽视科学方法在现代教育中的关键作用。科学教育的本质并不仅仅是科学知识,还包括人们为获取科学知识而进行探索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以其更大的稳定性及普遍的适应性能够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同时也有助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就相当于拥有了获取科学知识的“工具”。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科书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更多地依赖教科书去组织教学内容和思路。因此,我国要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就必须重视教科书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中美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物理科学方法,发现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物理科学方法编写的优点与不足,借鉴美国教科书在该方面的可取之处,对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物理科学方法的编写提出有益的建议,并对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带来启示。同时,还可以丰富科学方法比较的理论研究,为其它学者提供研究思路。本文对中美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物理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大量阅读已有文献对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教育及教科书中的科学方法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到对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物理科学方法研究的不足,确定要以某种科学方法为恒量对中美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物理科学方法进行研究。2.阅读相关文献,明确进行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和数学方法等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依据。3.根据上述理论依据分析比较中美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和数学方法等物理科学方法。4.依据比较的结论,对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物理科学方法的编写提出建议。通过对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物理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中美两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的实验中,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出现的频率和覆盖的范围上有较大差异,但是,两版教科书中的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均集中分布在力学和电磁学两部分。2.中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的实验中控制变量法出现次数较多,但多数运用于演示实验,学生缺少独立运用该方法的机会,难以真正掌握该科学方法。3.在中国高中物理教科书中虽然转换法出现次数较多,但实际上中国教科书并不没有真正进行转换法的教育。4.中国教科书中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电场线模型等部分较好的体现了理想化方法的步骤,有助于学生对该方法的掌握;美国教科书中质点模型、牛顿关于卫星运动的理想实验等部分较中国教科书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5.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用数学表达式表征的数学模型均很多。中国高中物理教科书较重视对力学和电磁学中该类模型建立的介绍,相比之下,美国教科书对各个模块中数学表达式的建立过程重视程度均不高。6.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科书对用数学图象表征的数学模型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目的存在较大差异。7.中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缺乏对数学图象和数学表达式表征的数学模型的综合运用;美国教科书则在力学部分较多的综合运用了上述数学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1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6例表现为中央型,12例为周围
本文利用2001—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四个维度刻画车险市场发展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宏观视角拓展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不同政策对车险市场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在数学课堂中,问题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有效的提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提问并非简单的一问一答,其讲究艺术与
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很多后现代主义文学,有些文学具有后现代主义的因素和某些特征,所以,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本体性。按照后现代主义理论、思维方式和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