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难点。高考中,对原理类知识的考查要求较高。而《化学反应原理》类知识较特殊,需要构建宏观现象与微观理论之间的联系。因而,探讨《化学反应原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对高中化学的教学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和实施策略,充分的预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课堂上产生不同的生成点,利用这些生成点,在预设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升华和超越,利用升华和超越再反馈到课堂预设,为下一次更有效的课堂提供基础。在充分的预设和生成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不断提高。因此,研究讨论了什么是课堂有效教学?什么是预设与生成?如何将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教师如何预设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预设与生成怎样服务于课堂有效教学?本研究分为五个方面论述:第一部分从研究课题的提出展开论述,阐述了在新高考背景下研究的意义、及高考模式下的客观现实等方面内容。第二部分研究综述从核心概念的界定入手,对“有效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核心概念和研究现状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对研究中的问卷调查结果整合分析。第三部分根据整合的课标要求和查阅的相关资料,阐述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和实施策略。第四部分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分别进行预设与生成的实施,主要讨论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的实施和生成的实施。第五部分研究结果与展望,分析、归纳、整理研究,得到研究的结论,找出研究的不足。研究结论如下:课堂的有效不仅仅只看重学生考试的分数,要着眼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对课堂构建时,要摸透重难点,优化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合理进行教学板块设计,回归课本,找准突破口,做好问题预设,细化知识,课后及时反思和回顾。教学的精心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础。同样,课堂中的生成,不管是预设性生成还是非预设性生成,都为后续的预设提供素材,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和超越。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统一结合,才能推动《化学反应原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充分的预设与生成研究,构建起知识体系,剖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学习障碍,突破学习的重难点。预设与生成互相补充时,没有绝对的谁优谁劣,也没有固定的百分比。我们不能认为预设占据课堂绝大多数时间的就不是好课,也不能认为生成占绝大多数时间的就是好课,只要预设与生成相结合,课堂教学效果是有效的,学生表现是积极活泼的,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堂好课。本研究贴近一线教学和学情,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理类知识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能为教师如何有效的教学提供参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