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聊斋志异》评点的价值——以冯评、但评为中心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t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该书得到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然而尽管如此,该书的研究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目前新的研究热点聚焦在作者个性心理研究、作品的文化研究与叙事学研究等方面,尤其是有关该书评点的研究亟待取得新的突破.事实上,清代评点家对该书的评点尽管称不上系统完整,但确乎不乏真知灼见,这正是作者写作该论文的主要原因.而且该论文的写作意图不是对各家评点作一肤浅的平面考察,而是试图凭借内外结合的新视角对诸家评点组成的整体作一番主体的审视,然后据此点明该书评点价值之所在.具体步骤是:从内部感性层面的阐释价值论析到理性层面的理论价值探讨,再到外部传播价值的散点透视.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文化人,林语堂一向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自况,这句话确实标明了林氏非常自觉自明的文化姿态——他的文化观走的是中西融合的道路.然而,林语堂又是采用
该博士学位论文是第一部关于中国法律文献理论的著作.从立论、实践论、方法论和史论四个方面展开.在立论方面,对法律文献学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法律文献学建构的
郝经是元初著名的理学家、重要文臣和诗文作家。由于后人对元代诗文的忽视,对他的研究和关注也就很少。近年来,随着元代诗文研究的兴起,关于郝经的研究也在逐步走向深入。但就现
引论部分对构成闻一多的基本语境:现代背景和文化冲突做了简要分析。现代背景和文化冲突构成我们考察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两个重要前提,也是我们据以考察闻一多作为文化个体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