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先秦时期,因为生存的需要,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的生存原则。体现了早期人类可持续思想的技术与实践。历史文化脉络是一个动态过程,有着其内在的逻辑发展规律与历史环节。包含着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各时期的时代精神发展的必然性。笔者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精髓时,采取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目的是让石钟山固有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元素相结合,从而延展了石钟山的景观设计。首先,本文在石钟山景区所面临的文化危机的背景下,结合近现代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生理论,围绕着石钟山的遗存景观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历史文化价值,为传承石钟山文化价值与历史厚重做出贡献;其次,立足于在旅游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石钟山景区出现了大量翻新的“仿古建筑”,其原始景观已然“失真”,文化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使得历史文脉断裂,园林意象苍白,烟雨江南的古朴意境荡然无存,加上景区乱像、商业化进程粗放,相关部门或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保护意识,忽略了文脉传承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保护石钟山的文化价值。故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地研究,为石钟山的传承与修复做出应有之义;再次,认真研究石钟山保护与修复的方法,并且考证重塑石钟山历史文化。依据相关古籍经典、石碑雕刻和现存的景观建筑,竭尽全力研究石钟山文化景观的特点和挖掘石钟山地域的特色,来传承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为进一步探究石钟山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最后,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采用合理的创新手法,结合石钟山风景名胜区的特有文化,为延续文化的发展。把传统基因与时代元素相结合,为石钟山风景名胜区注入新的血液,是笔者本文研究价值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