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在“三西”地区开展扶贫开发移民项目开始,我国的扶贫移民搬迁实践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取得了巨大成效。作为一种扶贫方式,扶贫移民搬迁改善了搬迁农户基本生存条件,缓解了迁出地人地矛盾突出问题,对迁出区生态环境恢复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比较分析移民搬迁前与搬迁后以及不同搬迁群体生计发展状况,揭示在政策项目支持下移民多元生计发展背后的深层影响因素,对于改善移民生计现状,指导搬迁后的移民生计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搬迁前,受安置区空间贫困限制,农户生计资本总量相对薄弱,生计资本中的自然资本主要是土地面积在生计方式选择中发挥主要作用,使得移民搬迁前的生计方式表现为单一的以农业种植活动为主。对于不同农户来说,拥有土地面积越多,发展越好。在迁出区空间贫困和生计脆弱性背景下,农户在移民政策引导下产生搬迁行为,并在具体的搬迁政策、过程和项目中获取行动资源,生计资本发生变动,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物质资本增加。移民适应期,在同样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背景支持下,部分移民利用其相对充裕的社会资本,并对其进行转化、交换,获取扩大生产和转变就业所需资金、资料,生计方式拓展,表现为由传统的农业种植型生计方式转变为农业种养结合型和兼业型生计方式,发展较好;而另一部分移民由于原有社会资本较为薄弱,在移民非农政策倾向下无法获取相应资源,变动后的生计资本未得到激活,只能继续从事以农业种植为主的生计活动。从整个移民群体来看,搬迁活动使得移民生计方式由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单一生计方式拓展为农业种养结合型和兼业型并存的多元生计方式。从农户来看,不同移民生计发展状况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生计资本系统的存量、质量和结构与外部环境的一致性,当生计资本结构与起决定作用的外部环境一致时,农户发展较好。研究认为,随着不同时期外部自然环境和政策制度环境的变化,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发生变化,生计发展随之分化。因此在今后的移民搬迁项目中,应当将移民的生计资本作为制定移民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努力为不同群体提供更加均衡的、与农户现有生计资本结构相一致的政策扶持与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