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志丹油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油水关系相对复杂。岩性、物性在横向上变化快,纵向隔夹层多,储层整体非均质性强;部分地区存在相对放高射性砂岩,对应的油层又具有相对低的电阻率。这些都对油水关系的正确识别以及储层的综合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制约着区域内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本文以储层沉积学、储层地质学为理论支撑,以钻井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测试、岩心核磁共振等分析资料为主要切入点,结合油田实际生产资料、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以志丹油区长4+5油层组储层低孔低渗特征以及测井响应特征为出发点,重点对储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四性关系、流体特征展开研究,特别是低电率油层的识别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及实现了储层分类评价。具体的认识如下。志丹油区长4+5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北部,水下分流河道的相互叠加并且向研究区南部延伸,形成了较厚的砂体,为区域内主力储层。志丹油区长4+5储层长石矿物含量高,主要发育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经历了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环境较长距离的搬运,使得矿物的整体分选性较好,沉积压实作用较强,颗粒间接触方式为点—线状接触或线接触。有效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长石以及胶结物溶蚀作用明显改善了储层渗透性,溶蚀粒间孔、溶蚀粒内孔等孔隙类型比较发育,另外,微裂缝连通了储层的有效孔隙空间。在“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志丹油区高放射性砂岩以及低电阻率油层,通过定性识别和定量计算,建立重叠图和交会图等多参数有效识别技术,建立了逐步识别模式,对于低电阻率油层进行了有效识别并定量计算了其含油饱和度。通过对志丹油区储层特征的综合研究,建立了对应储层评价的标准,依据该标准对志丹油区长4+5储层进行了分类研究,对优质储层的展布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