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人群和社会阶层出现了分化。作为农村社区最基本社会组成单位和最基本经济组织的农户家庭在分化的过程中,类型日渐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异质化程度日益加深。农户分化对农村土地利用产生了直接影响,改变了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现状。农村宅基地作为集体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户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着农户的基本居住权。由于发生分化后的不同类型农户对农村宅基地和住宅的需求、定位不同,农村宅基地和住宅所发挥的功能随着时间不断发生变迁,导致当前农村宅基地的利用出现了混乱,宅基地闲置、无序建房、超面积建房、一户多宅等现象日益显现,“空心村”、“小产权房”、强制征地和暴力拆迁等问题日益突显。 因此,很有必要从农户分化视角,对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和住宅功能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以了解不同类型农户家庭的宅基地所发挥的实际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全面把握不同类型农户家庭的实际住房需求和定位,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宅基地的退出和合理利用、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创新、宅基地的价值化及价值评估、宅基地征收和农村房屋拆迁补偿、农村住宅功能改善等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 本文首先对农村宅基地功能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的农户分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构建农户宅基地功能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以样本总体为基础对农户宅基地功能进行了总体评价,以不同类型农户样本为基础对农户宅基地功能进行了分类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 1)当前农户在从业选择上、家庭劳动力就业地域上、家庭收入水平上已经出现明显分化,农户分化在我国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并对农村宅基地功能的发挥产生了显著影响,从而导致了农户家庭住房需求和定位出现差异化。 2)当前农村宅基地整体功能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功能、伦理功能和居住功能,其中社会保障功能是当前农村宅基地所承担的最主要功能;而生产功能和资产功能较弱、不明显,有待强化和进一步得到发挥。然而,城乡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宅基地资产功能的实现和强化提出了必然要求,因此在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大背景下,实现宅基地的价值化和进行宅基地的价值评估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 3)不同类型农户的宅基地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新农村建设、宅基地的退出、宅基地征收和农村房屋拆迁补偿,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农户家庭的宅基地功能在现实生活中所发挥的实际功能及其住房需求和定位的差异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处理、区别对待,严禁和杜绝“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