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参与式社区治理”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基于Y社区的个案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in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单位制”的解体,我国城乡居民日益成为原子化的个体。发端于20世纪末的城市社区建设,试图重建社会服务体系。虽然在“社区制”和公共服务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但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单一化和高度行政化,使得社区自治大多流于形式。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难以满足,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也难以提升。因此,建构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成为了社区建设转型的必由之路。然而,如何在社区日益复杂的网络关系下,形成一种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的方案,是目前基层治理创新的关键与突破。
  所谓“参与式社区治理”,是指社区多元主体在遵循共同规则、享有平等权利的基础之上,有序参与社区决策的过程。本文拟将关注的对象,是依附于镇江市政策环境中,蕴含Y社区本土特色的“参与式社区治理”实践。该模式是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居委会牵头下,形成的一种囊括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的治理形态。该模式虽然在运行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结合实施现状分析,“制度效益的边际递减”问题依旧阻碍着该模式的长期有效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社区内各参与主体在该模式中的职能发挥程度,结合各主体的宗旨与行为逻辑等影响因素,探究“参与式社区治理”模式是如何整合多元主体、从静态化参与转变为动态化互动的过程,从而提出镇江市“参与式社区治理”模式的优化路径。
  为此,我们选取了在镇江市润州区“参与式治理”试点最早、初期成效最为显著的Y社区为个案调研的对象。通过长期性的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化访谈,勾勒出各主体的参与现状,分析其职能发挥的不足。并且深度挖掘多元主体的组织宗旨与行动逻辑,分析影响该模式产生“制度效益递减”现象的原因,从而得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镇江市“参与式社区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实施与动态化互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与价值。
其他文献
工业园区,是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加深和新科技革命而诞生的产物,这些工业园区逐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之一,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将近40年的发展时间里,我国地方政府从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中获取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并且得到了不错的经济回报。当然,得失皆存在。一些工业园区在进行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或未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开发,人为随意的因项目而进行规划调整;在园区开发建设到
学位
当代中国正由原先的行政一体化,逐步向着政府、市场与社会,也就是公域、私域和第三域并存的结构体系转变,在此过程中,基层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指出:“上海街道取消了招商引资的职能,心无旁骛,也有了更多精力做好服务。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随着上海市委一号课题“1+6”文件的贯彻落实,基层工作的体制机制、治理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正在实现从“管理”到“
学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总值与技术水平不断攀升,大多得益于各个企业的不断发展,发展速度越快、企业规模越大、交易事项便越渐复杂,各个行业之间的业务来往也会更加频繁密切。旧收入准则对业务收入的确认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统一性,判断标准的不统一可能导致各个企业对收入的理解有差别,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质量,降低财务人员对数据结果使用的准确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对解决旧准则中业务收入确认的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入学人数的增加,贫困大学生资助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是民生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学生都平等的享有成长成才的机会。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要向发展型资助转变,构建“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但在高校的实际资助过程中,产生了众多问题:资助来源渠道单一、资助效率有待提高,资助效果评估方式不合理等等,都成为
学位
面对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社会治安环境,公安机关容不得有半点懈怠和自满,必须紧跟形势,不断分析工作,查找不足,用“新视角、新思路”去应对“新期待、新要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而社区警务建设不仅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公安业务建设的有效载体。只
学位
乡土中国在经历改革开放、快速城镇化及社会转型等浪潮的洗礼过后,逐渐从“生于斯、死于斯”的乡土社会,转变为结构基础乡土性而精神气质现代化的后乡土社会。本文以华中Z村的征地拆迁为研究对象,展现地方政府政治动员与农民行为的具体过程,清晰的展现了乡土社会中的空间与权力的实态,进而透析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在征地拆迁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基于个人关系的乡土秩序中实施策略性政治动员;农民争取权利时,尽量避免正面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积极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  在发展地方传统优秀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利用政府行为,推出传承保护与弘扬开发的具体工作举措,推动地方文化遗产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地方文化自信,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但普遍对地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研究缺乏深度广度。因此,本文将孤山镇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中的政府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与农村的发展鸿沟逐渐扩大,农村成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的洼地。农村的精英人口与年轻劳动力纷纷选择进入城市就业,实现农业劳动向非农劳动转型,这造成了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持续深刻的改变与瓦解,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席卷而来。在农村“空心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农村各领域建设主体流失,“老弱幼”为主要特征的留守群体无法承担农村建设重任,加之农村与城市二元制度的天然
学位
近年来,互联网已逐步成为公众表达利益诉求的主要平台,网络舆论也已经极大程度上影响到政府行政程序,且这一影响力度逐步加大。为辨清在政府依法行政过程中网络舆论对政府行政产生的影响,厘清在网络舆论影响下,政府依法行政程序的偏离程度,论文从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程序出发,构建了政府依法行政程序的三种模式:完整程序模式、基础程序模式和跳跃程序模式。基于这三种模式,论文力图在我国网络舆论影响范围内收集已发生且对政
学位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中心不断向外推移,原先传统的自然村落逐渐向城市社区转型,“村转居”社区应运而生。转型期的“村转居”社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居民社区融入、思想观念转变、身份转变、环境适应、就业与再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这为“村转居”社区解决这些困难指明了方向:“村转居”社区除了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要紧跟时代潮流,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引导居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