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识字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摒除死记硬背的识字方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微视频以其文件小、便于传播、时间短、内容精练、录制方式多样方便的优势,成为课堂上辅助识字教学的优秀资源。然而识字微视频的教学应用现状却不理想,在学术界,对识字微视频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寥寥无几。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识字微视频的教学策略进行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摒除死记硬背的识字方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微视频以其文件小、便于传播、时间短、内容精练、录制方式多样方便的优势,成为课堂上辅助识字教学的优秀资源。然而识字微视频的教学应用现状却不理想,在学术界,对识字微视频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寥寥无几。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识字微视频的教学策略进行系统的探究,并用具体教学案例详细介绍识字微视频教学方法。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分为三章。引言 提出问题,解析国内研究现状,诠释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界定本文重要概念。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微视频应用于识字教学的研究成果少,局限于应用研究,识字微视频教学策略缺乏系统研究,识字微视频教学方法也缺乏具体的建议和详细的案例分析。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考察小学一年级识字微视频教学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小学一年级识字微视频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界定了识字教学、微视频、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四个重要概念。第一章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小学一年级识字微视频教学现状进行考察。笔者发现,识字微视频应用于教学主要存在使用频率底、表现形式单一、开发缺乏系统性、内容选择具有局限性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传统识字教学观念的局限与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意识的淡薄、教师对微视频的认识不足与重视度不够、识字微视频资源库建设不到位与高质量资源较匮乏、缺乏识字微视频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系统性指导。第二章 对小学一年级识字微视频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根据教学现状考察结果,本文从建构系统教学体系、坚持两结合教学原则、建立双主教学模式三方面提出小学一年级识字微视频教学策略。从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规范教学实施和强调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构建系统教学体系。坚持两结合教学原则,指的是在识字微视频教学中,坚持聚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交互性与反馈性相结合、完整性与辅助性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原则。在双主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体现识字微视频在课前、课中、课后应用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合理安排识字微视频的学习与制作自我导向学习识字微视频时,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第三章 对小学一年级识字微视频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根据教学现状考察以及教学策略探讨,笔者提出交互识字法、情境识字法、融合识字法三种识字微视频教学方法。识字交互法包括暂停交互、测试交互、跳转交互及其他交互,它们在识字微视频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情境识字法是指教师在识字微视频中精心引入或创设与识字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具体场景,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学习兴趣。识字微视频与游戏教学、书写教学、教材、课堂四者的融合,使识字微视频教学应用更为广泛。结语 探讨小学一年级识字微视频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研究的现实意义,促进教师识字教学的改进,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其他文献
<正>近几年来,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中,包括我们农村初中都建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许多老师制作、运用课件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增加了,课堂的节奏加快了,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不可否认许多老师的教学效率也提高了。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一些老师离开了多媒体教学,就变得手足无措,发现自己突然不会教学了;还有一些老师的课堂很"精彩",学生也很积极
[目的 /意义]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下,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成为促进公共文化数据开放共享、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要现实问题,亟须探索其基础理论形式与治理框架。[研究设计/方法]运用主题分析法,探寻数据协同治理的概念核心要素,结合公共文化数据特征,形成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内涵;运用模型构建法,依据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各层次的目标与功能,构建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的整体理
科学准确地监测红树林是保护海陆过渡性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前提,但红树林分布于潮间带,难以进行大规模人工监测。遥感技术能够对红树林进行长时间、大面积监测,但已有研究尚存不足。一方面,红树林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区域,受到天气条件限制难以获得长时间覆盖的有效光学遥感数据;另一方面,红树林极易与其他陆生植被混淆,仅利用多波段数据的光谱信息难以精确识别。本文以恒河三角洲孙德尔本斯地区为例,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将环境风险感知划分为事实感知、原因感知、损失感知和反应行为感知4个维度,根据苏皖两省839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多维度环境风险感知对民众公领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维度的环境风险感知对民众公领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程度和作用路径不同,反应行为感知对民众公领域亲环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责任意识在环境风险感知影响民众公领域亲环境行为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
[研究目的]掌握国内学者在大数据伦理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特点和问题,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以中国知网(CNKI)平台近8年发布的CSSCI论文为样本数据,分别从背景、问题、原因、内容和路径5个视角来回顾大数据伦理研究现状。[研究结论]国内关于大数据伦理研究处于新兴阶段,理论体系尚未建成。大数据伦理的研究视角仍需开拓,需进一步加强对大数据伦理的本体论追问,借鉴已有
数字化以其基础性、泛在性、多样性的内在特征,成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发展的首选。而数据治理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是确保商业银行成功完成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文章从数据治理价值链的角度探讨了商业银行数据治理的工作范畴,进而阐述了商业银行基于数据治理实现数字化转型目标的方式和途径。
悬浮冷冻法是利用固液相之间的平衡原理实现污染物浓缩和废水脱盐的水处理技术,然而该方法存在因冰液分离效率差而产生污染物夹带现象,导致冰晶纯度不高,处理效果下降。针对该问题,本论文以氯化钠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重力法、真空过滤法、离心法三种固液分离技术对悬浮冷冻过程中冰晶的纯化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对冰晶纯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本文探究了重力法对冰晶的纯化效果,主要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过滤时间、冰
以环氧树脂E51为基础材料,碳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出了不同碳纤维掺杂量(0,3%,6%,9%(质量分数))的改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纤维掺杂量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碳纤维的掺杂提高了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导热性能。随着碳纤维掺杂量的增加,改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先增大后降低
为有效抑制电力电子设备给电网带来谐波污染和解决能源短缺问题,高效AC/DC PFC变换器受到广泛关注。文中针对图腾柱PFC变换器转换效率和电流过零点尖峰问题,利用功率开关管替代传统拓扑结构中的二极管,并提出了一种基于CCM模式改进平均电流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引入互补PWM,改进高频桥臂控制方式,降低二极管续流损耗,提高变换器转换效率。文中详细阐述图腾柱拓扑结构电路工作原理以及控制策略,在借助M
推进服务贸易扩容提质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下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议题。如何在双循环视角下发挥政府的能动性,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服务贸易扩容提质,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为例,在构建并测算2011-2020年三省一市营商环境指数的基础上,就营商环境优化对服务贸易扩容提质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