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态助动词及其否定式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s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主要从"否定"角度探讨现代汉语情态助动词的句法、语义问题.全文共有五章二十节.第一章,交代选题的动机、意义以及前人的研究和研究方法、理论.第二章,对情态助动词的句法特点、情态助动词结构的语法功能等问题进行考察.经过考察我们把情态助动词定义为"带谓词性宾语的,描述说话者的情态义的,封闭性非自主动词.从句法角度可以把以情态助动态组成的结构看作述宾结构.从语义结构角度可以把情态助动词看作高一级谓语."第三章,该章以句子做为分析的平台,根据情态助动词的义项,对七个情态助动词(能、可以、会、要、应该、敢、肯)的八种否定式展开讨论.第四章,对时间词、体标记和情态助动词否定式的隐现关系进行分析,经过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时间词和体标记的隐现影响情态助动词否定式的合格度和语义变化,而且时间词和体标记的"时间属性"和"态"范畴的"实际世界/非实际世界"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第五章,总结二、三、四章的研究结果,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有关问题.
其他文献
漂泊是人类一种永恒的生存状态,它反映了生命实体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对峙、不和谐的关系,在中外文学史上颇受关注,并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产生于这一生存状态下的漂泊意识,即生存根基
该文以《洛阳伽蓝记》中的新词新义为研究对象.《洛阳伽蓝记》中承古而来的词语虽占多数,但又有大批未见于秦汉的新词新义,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巨大变化与动荡,折射出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