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骅坳陷王官屯地区孔一段(Ek1)是我国东部油气勘探、开发的典型目标之一。王官屯地区构造复杂、断块破碎、多物源等因素使得孔一段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储层质量差异明显,注采矛盾突出,制约了该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和剩余油挖潜。本文综合利用地震、测井以及岩心化验分析数据对断层活动、物源水系、沉积微相以及成岩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应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了王官屯地区孔一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采用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的分级评价方法对储层质量进行分级评价,总结每种类型储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沉积条件、成岩作用以及同沉积断层活动对储层质量的控制,总结了优质储层的成因,建立了优质储层形成模式,揭示了优质储层分布规律。应用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的储层质量分级评价方法,将王官屯地区孔一段储层分为三类,Ⅰ类、Ⅱ类储层主要位于心滩、辫状水道以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部,碎屑粒径粒径较大,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粒间溶孔,喉道类型以缩颈喉道为主,Ⅰ类储层孔隙度大于22%,渗透率大于230×10-3μm2,Ⅱ类储层孔隙度在13%~22%之间,渗透率在100×10-3μm2~230×10-3μm2;联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获取了孔一段储层全孔隙尺寸分布,半径大于100μm的孔隙控制储层的储集性,半径在0.6μm~20μm的孔隙和喉道控制储层的渗透性。王官屯地区孔一段受控于西北沧县隆起和东南徐黑凸起两物源,塑性岩屑含量的差异对物性影响较小,石英和长石的含量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储层孔隙度随石英和长石的含量增加而增加;王官屯地区孔一段经历了中等-强压实作用,当压实率小于60%时,压实作用不是储层减孔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主要以碳酸盐胶结为主,靠近砂泥岩界面处碳酸盐胶结作用较强,由于高岭石具有较弱的离子交换能力,使得碎屑颗粒表现为亲油特性,易于油气聚集,抑制了晚期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对储层起保孔作用;孔东断层下降盘溶蚀孔隙较为发育,当溶蚀孔面孔率大于3.5%时,溶蚀对储层有明显的增孔作用,但对渗透率没有明显的改善。孔东断层在枣Ⅱ、Ⅲ油组沉积时期活动强烈,产生的地震泵抽吸作用很强,抽吸来的酸性流体易于向孔东下降盘储层运移,形成更多的溶蚀孔隙;平面上,在官3井区附近孔东断层活动性最强,溶蚀孔隙也更加发育;孔东断层活动性越强,断层两侧砂岩厚度差值越大;孔东断层活动性较强部位,下降盘碎屑颗粒粒径较大,上升盘碎屑颗粒粒径较小;对于孔东断层下降盘,沉积微相、粒度以及胶结物含量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而对于孔东断层上升盘,沉积微相和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应用微米CT和水驱实验研究了水驱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储层原始孔隙结构、粘土矿物含量和类型是水驱过程中储层质量变化的主控因素,对于原始物性较好、孔喉尺寸较大的储层,在注水初期,蒙脱石吸水膨胀占主导作用,孔喉尺寸降低,储层物性变差,注水后期,微小颗粒迁移起主导作用,孔喉尺寸增加,物性变好;对于原始物性较差、孔喉尺寸较小的储层,在注水初期,注入水驱动微小颗粒迁移起主导作用,使得孔隙度升高,在注水后期,粘土矿物吸水膨胀占主导作用,使得储集空间变小,物性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