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的崇高——《天龙八部》与《俄狄浦斯王》比较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n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和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从表面上看并无直接联系。但是,如果我们对《天龙八部》进行原型分析,就可以透过两部作品表层的巨大差异看到它们深刻的内在一致性,那就是《天龙八部》中隐含着俄狄浦斯悲剧的原型,但是又有其自身特点。俄狄浦斯是与自身命运相抗衡的英雄,而萧峰则是与大的社会环境以及儒家伦理道德相抗衡的英雄,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一直在行动中,试图以自身的行动改变命运,最终的结果却是自身的行动本身就构成了命运中的一环,他们无可遁逃。   本毕业论文一共分为三章,试图对以上所述进行比较和阐释,具体如下:   第一章、从整个大社会环境下对两部作品的产生背景进行阐述。   第二章、以中西方文化作为切入点,分别说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态度以及这两种文化在两部作品主人公身上的体现和对他们命运产生的影响。最后再对两种文化进行分析,以挖掘出两者间所蕴含的相同精神。   第三章、通过对两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比较,从而得出两者间的一致性。具体分为三个部分,即:相同的出生悲剧、相同的毁灭性和相同的崇高性。而造成这种一致性的根源如下:萧峰的悲剧在于大汉文化和异族文化的冲突,是社会的大潮流一步一步将他推向了毁灭,是一种社会悲剧.俄狄浦斯的悲剧在于不可阻挡的神谕和早就已经安排好的命运,他是父亲罪孽的受害者,也是命运悲剧里不可阻挡的牺牲品,纵使反抗,终究徒劳,但也正是这种不屈的反抗让读者看到了俄狄浦斯身上那种失败的崇高。
其他文献
里尔克被称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现代德语诗人,他亦以沉思形象屹立于文坛,素有“诗意哲学家”之称,其诗歌创作总是通过与无限者的对话来追问有限人的存在意义,具有浓厚的超验性。本
节奏是一切艺术表现最基本的组织力量,作为艺术大花园中一员的小说也具有自己的独特节奏。小说的节奏是囊括了时间节奏和情绪节奏的一种复杂微妙的内部可感性旋律。它的形成首
马作楫(1923-),山西忻州人,自上世纪40年代创作诗歌至今,出版的诗集有《忧郁》、《无弦琴》等。其诗歌创作是在波澜起伏、变幻莫测的时代潮流中艰难前行的,是一位经历了坎坷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