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66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B超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测量被认为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效的检测方法。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44例2005~2006年间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并予B超检查其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 结果: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血清尿酸、单核细胞比例、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血沉相关。其中,年龄、吸烟、糖尿病史、收缩压、总胆固醇及血清尿酸增高和颈动脉IMT增厚存在独立相关性,而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及脂蛋白(a)增高则可独立预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性别、高血压史、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和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之间存在独立相关性。 结论:年龄、吸烟、糖尿病史、收缩压、总胆固醇、脂蛋白(a)及血清尿酸增高可独立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而斑块的稳定性则在性别、高血压史、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