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 ——以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为例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hao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筋保护层质量是制约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建筑形式,建造难度大、参建人员多、工期短等诸多因素,质量控制也迎来了更高的挑战,传统的管控方式已经很难满足项目建造过程的高标准需求,如何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实现高质量的生产目标,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住宅类建筑为研究对象,以钢筋保护层质量为切入点,首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影响保护层质量的主要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筛选出关键因素;其次基于“乌鲁木齐某商业项目”编制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质量控制方案,构建了每个关键因素的控制流程,同时阐述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因素的控制,并且分析了控制成效。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1)通过调查问卷得到影响钢筋保护层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15个;运用AHP法和熵值法筛选出5个关键因素,权重的和超过50%;控制关键因素的优先次序为钢筋位置、支撑体系质量、模板拼装质量、钢筋尺寸、钢筋规格;(2)基于Revit软件开发的模型坐标转换,把模型坐标转换成施工坐标,借助智能全站仪移动端,实现了“BIM+智能全站仪”控制钢筋位置;支撑体系和模板拼装的质量控制借助信息平台的工艺库工具,在移动端对现场情况核对检查,实现BIM的质量控制;钢筋尺寸和规格的质量控制是在施工现场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将模型带到现场比对,实现了“BIM+AR”控制钢筋的尺寸和规格;根据信息平台的质量问题统计,应用BIM技术控制后,保护层的合格率分别为:板从88%提升至92.5%、梁从89.5%提升至95.5%、悬挑梁从89%提升至94%,由此可见,BIM技术对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效果显著;(3)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通过施工BIM对模板进行危险性判断,未出现高大模板,对支撑体系进行刚度和稳定性验算,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且对大体积混凝土开发了基于Revit软件的温度监测模块,应用数据显示混凝土表面最高温度为55℃,内部温度峰值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d后出现,峰值温度为60.5℃,随后温度逐渐趋于稳定并维持在31-33℃,温度变化速率和内外温差均满足温控要求,且在模板拆除后未出现危害裂缝,可揭示BIM技术对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性;(4)在“乌鲁木齐某商业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中,“BIM+智能全站仪+AR”技术减少了钢筋工程81%的质量缺陷,信息平台的工艺库工具减少了模板工程83%的质量问题;BIM技术提高了整体的施工质量,降低了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提升了施工质量控制水平,更好地完成了施工质量目标。
其他文献
在当今时代,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伴随着基因问题的兴起,一种新的数据——高维数据,出现在各个领域,给传统的统计多元统计理论以及相关的方法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挑战.在高维数据带来的假设检验的问题中,一方面,经典的检验统计量在高维数据的情况下毫无意义,无法被我们使用;另一方面,当样本容量n远远大于维数p时,经典的极限理论也就不再适用.创造出适合高维数据的极限理论,改进原本的统计量是如今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各类突发事件日益频繁,公共安全形势面临新的挑战。机场作为大型的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后极易引起全球各界的关注,具有极强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我国的航空旅客运输量大,增速较快,出发大厅的旅客一般较为密集。发生突发事件的风险在日益增加,安全疏散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研究航站楼出发大厅的疏散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疏散过程,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行人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候和体质的分布规律,以及该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为防止大肠息肉的发生,以及制定合理的生活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及咨询专家意见制定出中医证候调查表、中医体质调查表和生活方式调查表。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大肠息肉患者70例(大肠息肉组)和非大肠息肉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证候调查表和中医体质调查表对大肠息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和体质进行调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风寒湿阻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s)表达谱的差异情况,探讨circRNAs在RA风寒湿阻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已诊断为RA,且中医辨证为风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失眠的发病率逐年递增,成为了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西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很多,但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西药治疗以苯二氮卓类、褪黑素和抗抑郁药治疗为主,短期疗效较好,但易出现耐药性、药物依赖、戒断反应等副作用;中医药治疗虽能有效的改善睡眠质量,不良反应较少,但中药口感差、煎煮不方便、服用疗程相对较长,导致患者依从性较低,
目的:探究从脾虚脂浊角度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据点,以临床观察为主要方法,根据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斑块的面积、数量及内膜中层厚度,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来判断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影响程度。方法:在查阅描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历史文献及相关图书的基础上,首先从中医角度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一定的认识,其次是病名、病因病机及其相关治疗等内容加以系统的分析;然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案的
目的:临床观察养心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气阴亏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美国纽约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型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安全性指标的影响,评价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患者,诊断为气阴亏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按照随机数字法将
目的:通过收集患者详细病历信息及检查指标以观察肝硬化腹水血瘀水停证患者在常规中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利水外敷化瘀方的临床疗效,在继承弘扬发展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硬化腹水优势的基础上,为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血瘀水停证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临床用药依据,为祖国中医药事业添砖加瓦。方法:将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胆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符合本次课题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常见证型及病性证素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相关性,观察其间是否存在特征性关联。从而为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辨证提供可能的客观化依据。方法:1.本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220例。患者的年龄介于50至80岁间。计算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采用第7版《中医内科学》中诊断中风的标准纳入痰火瘀闭组、痰热腑
目的 在充分了解了中医药文化在意大利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医药文化在意大利传播取得的成效和中医药文化在意大利传播的阻碍因素,最终提供传播对策,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意大利更好地传播和发展,以期吸引更多学者对中医药文化传播进行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跨学科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基于对中医药文化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基础的文献研究,对中医药文化在意大利传播的研究现状、中医药文化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