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间推移,聚落经历了“适应-改造-再适应”的不断循环演变的过程,聚落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结构越发复杂。聚落通过调节自身空间以适应周围主体综合作用,在不断适应过程中发生演变,是与“适应性造就复杂性”观点相契合的复杂适应系统(CAS)。恢复力研究从工程恢复力阶段已发展至社会-生态系统阶段,主要研究系统经历干扰-适应-稳定等不同阶段的复杂演变,对于人地关系复杂系统的核心——聚落来说,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可有效把握聚落与周围主体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演变。喀斯特生态环境环境脆弱,地表破碎,居民生存空间受限,人地矛盾突出。聚落演变受到喀斯特地域影响,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作为三大特殊自然片区之一,其演变及机制探讨是区域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研究的科学性为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贵州省毕节市是典型喀斯特分布区域之一,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相对落后,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是目前贵州喀斯特地区主要研究区域。本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案例地,以案例地聚落在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四个时段跨十五年的空间格局演变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喀斯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出发,基于生态学中恢复力的理论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喀斯特聚落空间聚落演变;再基于与恢复力和社会-生态系统研究一脉相承的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进一步探讨研究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影响下,喀斯特聚落空间演变机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1)喀斯特地貌对聚落产生影响,不同地貌类型及地貌垂直空间的影响下,聚落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聚落恢复力分布也呈现差异。2000-2015年期间,聚落面积变化相对较大,在地貌类型上,聚落演变以区域内负地貌为主要发展区域,以负地貌中盆地为聚落演变主要分布的地貌类型区域;在地貌垂直空间上,海拔、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和坡度共同影响着研究区聚落空间分布。在喀斯特环境多因素影响下,聚落向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中集中分布,呈现向盆地地貌区域靠近的趋势,随着聚落与良好环境距离的增加,聚落恢复力长度增长,聚落恢复力逐渐降低。(2)2000-2015年期间,研究区聚落演变受到区域内地貌类型发育影响,聚落低恢复力区域中聚落发展主要以负地貌为主,其中盆地地貌为喀斯特地区主要分布地貌类型,聚落高恢复力区域中不同地貌趋势相同,研究区恢复力程度高的区域聚落变化稳定。研究区聚落恢复力受人类调控影响,通过人为预防、治理和管理,有效协调聚落发展,各县域内聚落恢复力长度变短,聚落恢复力提升,区域内聚落恢复力区域聚落逐渐向适宜于发展的负地貌中集中分布。(3)社会经济文化方面,聚落主体对社会经济因素产生适应作用,不同区域经济因素影响下,主体调节自身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以人类活动为主导行为调控聚落发展所需物质与非物质供给,影响聚落发展情况,若物质与非物质的短缺导致聚落演变受到限制,使其朝着丰富资源的地区迁移,是聚落主体适应周围主体产生的主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