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委书记作为党在地级市的最高负责人,目前已成为中国腐败问题的高发区和高危人群,其腐败问题俨然成为反腐败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党的十四大至今的20年间,因腐败落马的市委书记人数逐渐增多、窝案串案越来越多、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恶劣程度越来越深,严重威胁着党在地方的执政基础、损害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对市委书记腐败问题的研究力度、加大对市委书记腐败的惩治力度和增强预防市委书记腐败的力度,是当前中国反腐败的应有之义,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本文选取十四大(1992年)以来在任期间落马的30个市委书记腐败案例,首次实证探析归纳市委书记腐败问题的十大基本特点和趋势,运用“腐败行为的三个必要条件”的理论视角分析市委书记腐败的深层原因,提出预防市委书记腐败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方法是理论分析与实证探析相结合,以市委书记腐败案例实证探析为基本方法,辅之必要的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建立十四大以来市委书记腐败案例数据库,以期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提升相融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效果。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述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问题内涵及范围,提出研究问题的创新点、研究思路及方法,为下文进一步探析研究做铺垫。第二部分,市委书记腐败案例的详细探析。通过对十四大以来因腐败落马的30位市委书记的案例实证探析研究,归纳概括出市委书记腐败的十大基本特征:市委书记腐败人数增多,东中部地区为重;市委书记腐败潜伏期长,“边腐边升”过半;市委书记腐败领域集中于人事组织和工程建筑;市委书记腐败形式以受贿为主,涉案金额增大;市委书记的配偶子女成为腐败共犯及突破口;市委书记腐败由个体腐败向集团腐败发展;市委书记腐败行为败露的原因集中;腐败市委书记的生活作风问题严重;腐败市委书记“双面人”特征显著;腐败市委书记大多有基层晋升背景。第三部分,市委书记腐败问题的深层原因。本文以十四大以来落马市委书记腐败案例的探析为基础,从腐败行为的三个必要条件——公共权力、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的视角,深入探析市委书记腐败的深层原因。市委书记过分集中的公共权力(资源)是腐败行为的物质条件;思想蜕变、腐败成本低、经济转型快、消极文化等因素滋生和加剧市委书记腐败动机,构成市委书记腐败的心理条件;市委书记权力过分集中、制度缺陷和执行乏力、监督严重缺位等产生市委书记腐败机会,最终提供市委书记腐败的机会条件。第四部分,预防市委书记腐败的对策建议。以制度预防为重,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加强惩治和教育,使其不愿腐;完善制度法规,使其不能腐;加强监督制约,使其不易腐;完善保障机制,使其不必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