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海岸带全长约18 000 km,约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3%,但这里却集中了全国70%以上的大城市、50%左右的人口和60%的国内生产总值,海岸带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活力最为充沛的区域。然而,随着人口趋海移动、社会经济开发的需求不断扩大,海岸带资源日益短缺、海陆环境污染加剧、海洋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等现象愈加凸显。如何解决海岸带地区发展中所面临的矛盾,协调好海岸带地区的资源、环境、生态与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海岸带地区协调、永续地发展,已成为海岸带地区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针对某一区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一些地区及城市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水平,对这些地区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些研究中多数针对的是陆域地区及城市,仅有少量针对海岸带地区的研究,并且尚未将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综合管理能力等特点纳入评价体系中,不足以全面、系统地评价海岸带地区的协调发展状况。 本文基于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层次性的原则,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从人地关系协调的角度,充分地结合海岸带地区自然系统与人文系统的特点,将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综合管理能力等特点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构建出了适用于海岸带地区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标准化处理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各指标权重,随后,采用变异系数协调度的模型作为度量海岸带地区协调发展水平的方法,并确定了海岸带地区协调发展类型的评价标准。 运用所建立的海岸带地区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先从纵向角度,在省级尺度上,研究了福建省2001-2011年的协调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后从横向角度,在县(市、区)级尺度上,研究福建省海岸带地区各个评价区域的协调发展水平的优劣程度及空间格局特征。 分析了福建省海岸带地区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并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区域协调等角度提出了福建省海岸带地区协调发展的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