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xy59573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本书鼓舞了许多青年投身革命,这本书就是艾思奇所作的《大众哲学》。从1934年到1948年,《大众哲学》总共印刷发行了32版,创造了中国哲学读物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今天,重温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研究它的文本结构及特色,探析它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大众哲学》的创作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对艾思奇的启蒙熏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艾思奇的影响。留学经历为艾思奇写作《大众哲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上海工作的经历更是直接促成了《大众哲学》的写作。《大众哲学》有其独特的文本结构和特色,它用举例说明的写作形式、日常谈话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写作内容深刻解释了许多哲学知识。《大众哲学》在中国历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山之作;它是哲学写作通俗化的榜样;它启迪许多青年走上革命救国道路,并在国统区有力回击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成为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艾思奇也凭借《大众哲学》受到我党的关注,被邀请来到延安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奠定了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领域第一人的历史地位。《大众哲学》出版至今已经近八十年了,重新学习《大众哲学》对当代中国依然有着重要价值。我们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时,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既要坚持基本立场不动摇,还要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境界。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我们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哲学理论队伍;要把通俗哲学读物出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推出一些像《大众哲学》那样具有号召力的好书;工作方法也要丰富多样,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变化;同时,我们还要保持对时代问题的敏锐触觉,做到与时俱进;要永远保持哲学理论的草根情怀,坚持走群众路线;最后,我们要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以此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一个不更的事实。在古代法制中,债权权利救济往往动用刑事手段,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承认了以剥夺债务人人身行动自由的方式进行私力救济的合法性。
讼师在大多数学者笔下,是丑陋和肮脏的,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毒瘤,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讼师无一例外地进行打击和禁止。但到了宋代,民间的“健讼”之风日渐兴起,讼师职业也开始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