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终丝中远段结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由于脊髓圆锥受膨出脊膜、病变终丝、脊髓纵裂纤维束或骨嵴的固定牵拉,脂肪瘤、皮样囊肿等的粘连压迫而缺血缺氧,导致其所支配的大小便失禁、双下肢畸形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是小儿常见严重先天性疾病。发病率较高(1-3‰),往往伴随脊髓发育不良、神经缺陷。目前TCS治疗主要是切断终丝,解除对低位圆锥的牵拉。随着对TCS认识的深入,圆锥位置正常型TCS越来越受到重视,该型脊髓末端位于L2椎体以上,也叫终丝紧张综合征(tight filum terminale syndrome,TFTS):是指由于单纯终丝的病变,造成对圆锥的牵拉,使圆锥局部缺血、缺氧,产生神经损害症状,临床表现与TCS一致。MRI检查很难诊断,它是TCS中最易误诊、漏诊的类型。故有必要对终丝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探讨更全面的诊断标准。终丝一直被描述为一个纤维血管的联结体,是脊柱和脊髓不均衡生长的产物,它从圆锥延伸到尾骨膜,这样它也就被分为硬膜内外两部分。Yamada等对终丝紧张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进行了多次深入研究,并成功研制了终丝牵拉圆锥的动物实验模型,观察到受牵拉的脊髓圆锥发生血流障碍、缺血缺氧而损伤,导致腰骶部神经细胞发生代谢障碍,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从而认为,对脊髓圆锥的牵拉是TCS发病的关键所在,即使圆锥位置正常,轻微的牵拉也可导致圆锥的代谢改变和损伤,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终丝牵拉综合征。因而,终丝在TCS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正常终丝的组成、结构和病变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也对各种生物体的终丝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有关人类胎儿终丝的结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人类胎儿终丝的组成及其超微结构进行研究,初步探讨终丝与TCS发病机制的关系,为研究TCS患儿终丝结构提供参照标准,并为TCS的病理学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材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足月新出生死亡胎儿15例,(男5,女10,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家长知情同意)。具有神经系统疾病和缺陷的不在收集范围内。测量胎儿顶臀长;切除终丝后测量其长度和直径。由于终丝近段与脊髓结构相似,主要为细胞成分,中、远段主要是疏松结缔组织,这在不同物种的终丝里得到描述,我们只取中、远段。用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彻底冲洗,9例用4%多聚甲醛固定,行HE染色和特殊染色。6例用2.5%戊二醛固定液中4℃固定,用于扫描电镜研究。结果1.大体观胎儿顶臀长161mm-330mm,终丝平均长度45.5mm,终丝平均起点直径1.24mm,终丝平均中点直径0.35 mm。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均在L2椎体以上,正常终丝肉眼外观类似马尾,稍白。2.光学显微镜下形态HE:终丝中远段是由大量纤维和稀疏的毛细血管组成的疏松结缔组织。横切片见软膜包裹终丝,满视野粉红色纤维束呈斑点状及少量稀疏的毛细血管和其内的红细胞,也可见到中央管及其周边丰富的室管膜上皮细胞;纵切片见粉红色纤维束呈条索状迂曲状排列,相互间有粗粉红色纤维和更细的纤维相连,纤维束间隙也有明显差别。研究弹性纤维用的三种特殊染色方法显示其两种存在形式:主要为分散存在于胶原纤维束内,部分为集中分布于胶原纤维束间,其间有错综的黑色精细网状纤维横向连结它们。3.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超微结构扫描电镜显示了终丝内纤维排列成精细复杂的立体结构,外周的软膜是皱褶的。终丝由1μm-5μm直径的弹簧样纵向胶原纤维束组成,纤维束呈层分布,每层间距5μm-30μm;同一层内胶原纤维束之间间距约1μm-5μm。间隙可见少量毛细血管。高倍电镜可见层间隙、束间隙及束内每根纤维间由横向细网状纤维(0.13μm)连结,也可见到胶原纤维束交叉连结各束间及层间纤维。结论1、人胎儿终丝中远段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毛细血管精密组合成三维立体结构。2、人胎儿终丝中远段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皱褶的软膜提示了其弹性生理功能。3、人胎儿终丝的结构、成分的改变均可能使其弹性减退,牵拉脊髓圆锥。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影响下实施素质教育,中学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学生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最终目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影响下,中学生物教学应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呢?本文结合
摘要我们知道,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有效性,对全面贯彻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克服在传统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弊端,搞好生物学的实验教学,从实验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因子-1(TIMP-1)的变化情况,探讨2型
摘要目前,浙江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状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新理念的落实存在顾虑,无所适从。对此,有关部门应调整新课程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同时应切实保障和改善新课改实施的外部资源条件。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生物 适应状况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现实需要,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向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教学成效得不到有效提升,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生物学习基础薄弱,初高中生物学习期间出现的知识脱节,缺乏有效的衔接工作,使学生生物学习面临困难;二是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方法改进以及学生生物能力培养与教学空间拓展等方面探索不够,导致生物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兴趣低下,降低了教学成效。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高中
摘要校本美术课程教学是新课程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拓宽美术知识视野和提高美术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校本美术课程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充满乡土地域特色的文化氛围背景下能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发展家乡的良好学习激情和兴趣。这样的校本美术课程教学不仅是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重要体现,更是不断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底蕴,帮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