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探针在体外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应用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在体内和体外成像方面具有高灵敏度,光学成像系统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然而传统的荧光探针由于光漂白性、发光不稳定性、低信噪比等缺点限制了光学成像的发展。最近十年以来研究者们设计出了用长余辉纳米材料做为光学探针。长余辉纳米材料的优势在于它只需要体外激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去除生物自发荧光对成像的干扰,从而提高了信噪比和灵敏度。将长余辉纳米探针运用于活体成像的研究已比较多,而相比较它在体外生物检测的报道却比较少。在本论文中我们提出了采用可见光激发的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材料与单克隆抗体经过生物复合过程、形成具有靶向性的生物光学探针来检测肿瘤细胞。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拓展长余辉材料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我们用长余辉纳米材料与抗体的结合物做为标记物,设计了一种可以大批量、高灵敏度地检测癌细胞的方法。我们先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一种粒径30-100 nm、能发射高亮度近红外光的长余辉纳米材料Zn3Ga2Ge2O10:Cr3+(ZGG);进一步制作的功能化ZGG-NH2纳米颗粒与anti-EpCAM经过生物复合修饰得到的ZGG-EpCAM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探针、进行体外靶向识别乳腺癌细胞MCF7研究。结果表明,用ZGG-EpCAM纳米探针标记的MCF7细胞的光信号要明显强于来自用没有复合上单克隆抗体的ZGG纳米颗粒孵育的细胞的光信号;从而说明了ZGG-EpCAM纳米荧光探针具有在体外特异性识别MCF7细胞的特性。另外,它可持续发光1 h以上,使长时间进行细胞体外检测变得可行。所以,ZGG-EpCAM纳米探针不仅可特异性地体外检测乳腺癌细胞,而且还有长时间监测肿瘤的能力。因而,本研究开发的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探针对癌症的早期诊断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了拓展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我们同样使用溶胶-凝胶制备出另外一种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材料Zn3Ga2O6:Cr3+(ZGO);ZGO通过表面氨基化修饰后与anti-EGFR肺癌单克隆抗体的不同基团反应结合、获得能够靶向性识别表达EGFR的肺癌细胞(A549)的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探针ZGO-EGFR。进一步利用ZGO-EGFR对固定于96孔板底部的A549细胞进行定量和高通量检测,我们发现最低可检测到35个细胞;从而说明,这种纳米探针可以克服传统检测方法无法检测较少细胞的困境。本研究研发的长余辉纳米荧光探针也为高通量和高灵敏度地检测其它生物医学样品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c-CBL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后小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换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刺激)与AngⅡ刺激组(不同浓度AngⅡ刺激细胞24 h),
本文通过对汉英形状量词"一物多量"的讨论,发现四点:1)是汉英中许多形状量词能反映有形事物的四个维度;2)是一个形状量词往往就是人类观察事物的一种视角;3)是一种视角往往就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用户的下一个位置信息,针对现有研究忽略了时间和空间之间关联性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特性的长短期记忆模型(ST-LSTM)。通过在LSTM(Long Short-Term
土地整治是一项惠民生、保生态、增良田的惠民造地工程。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在延安地区所开展的治沟造地是一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是极
<正> 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以重视智能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教学思想和流派,已在一系列教学实践中显示了众多优点,所以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现代教学理论,将有益于促进我
本文探讨了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优势、制约因素以及注意事项等,力求找到传统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的最佳途径,实现汉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评价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通过研究医疗服务效率相关文献、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总结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完善社区
经典名著以其文本的开放性与召唤性邀约历代译者进行多元阐释,译者间存在着争夺翻译史地位的相互竞争。前驱译者由于时间上的先在性占据了名著阐释空间,其译本为后世树立了阐
用共溶解-沉淀法制得的共混物PBT/PET各组分分别结晶,PET的存在对PBT的结晶有抑制作用;熔融共混PBT/PET的DSC图谱与共混时间有关;超过一定时间后只呈现单一的熔融峰,其本质是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3所全日制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失败时外归因在性别、年级、学历层次和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大一和大四年级学生在失败时内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