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以聚己内酯/外消旋聚乳酸(PCL/PDLLA)为载体材料,制作安全有效的载有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的缓释系统,使药物平稳释放,减少药物突释对局部神经系统刺激,评价其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抗肿瘤效果。方法(1)通过电纺丝方法制作SN-38-PCL/PDLLA纺丝膜,应用扫描电镜对纺丝纤维进行表征观察;采用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及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分析SN-38在载药聚合物纤维中的状态;采用接触角测量评价载药纤维的亲疏水性。(2)将一定量的样品放入含有10mL磷酸盐缓冲液(PBS)的50mL离心管中,并将其固定于恒温水浴摇床中,温度37℃,60rpm/min。在连续的时间更换PBS缓冲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介质中的药物含量。根据SN-38的量得出缓释时间以及累计缓释SN-38百分比的药物缓释曲线,分析电纺丝支架的药物包封率及药物释放速率。(3)将钴60消毒灭菌后的空白PCL/PDLLA、1%载药及2%载药的PCL/PDLLA分别置于Transwell小室中,并移入U-251已贴壁5小时的96孔中。将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2天,之后更换培养液,测定细胞的活力。膜放入含有一定PBS缓冲液的24孔板中,置于培养箱中恒温降解释放14天,每日更换PBS。待14天后,与新的种板细胞共培养两天,测细胞活性。顺序测定3次细胞活性,共测试恒温降解释放34天。结果搭载药物的混合纤维表面光滑,纤维直径相对均匀。两种不同载药含量的纤维表面未见明显药物。其红外图谱证实静电纺丝过程对于药物的功能性化学结构没有影响。对比DSC结果,PCL在不同载药复合纤维膜有不同的结晶度。当药物含量达到2%时,PCL结晶度比未载药纤维膜高,但相比1%载药纤维膜降低。此外,载药混合支架的药物释放时间均较长,在体外实验中均表现出一定的持续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能力,由于载药量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释放时间。其中2 wt.%载药的静电纺丝膜表现出稳定持续的抗肿瘤活性,突释不明显。结论应用PCL/PDLLA制备搭载SN-38的缓释系统是可行的,适当提高载药量可以增加药物释放时间。其中2%载药的静电纺丝膜表现出稳定持续的抗肿瘤活性,突释不明显,可作为胶质瘤局部缓释化疗的良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