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矿井煤层开采深度逐年增加,煤层底板灰岩水害问题越发严重,严重威胁矿井安全。开展深部煤层底板灰岩水害的防治技术与策略研究,对于保证矿井煤层安全高效回采、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淮南矿区顾北矿南一1煤采区13121 上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和分析矿井地质、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物探手段、钻探、放水试验等,对南一采区井上下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探查,并综合考虑水害治理效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矿井煤层开采深度逐年增加,煤层底板灰岩水害问题越发严重,严重威胁矿井安全。开展深部煤层底板灰岩水害的防治技术与策略研究,对于保证矿井煤层安全高效回采、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淮南矿区顾北矿南一1煤采区13121 上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和分析矿井地质、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物探手段、钻探、放水试验等,对南一采区井上下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探查,并综合考虑水害治理效果、治理成本以及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定了顾北矿南一1煤采区1煤底板灰岩水害的防治方案。研究采区地面区域探查治理技术,重点探查治理垂向导水构造,运用地面定向近水平顺层分支钻孔群技术,最大限度揭露预治理区域内可能的导水构造及灰岩含水层;通过注浆拦截下部奥灰水对上部太灰含水层的补给通道,消除奥灰水对A组煤开采水害威胁;最后提出工作面回采期间底板灰岩水害防治安全技术与措施。本研究为矿井乃至整个淮南矿区1煤的安全回采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矿井类似的底板灰岩承压水害治理提供了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探明了南一采区的灰岩富水性,圈定了 1煤底板灰岩的富水异常区;未发现有疑似陷落柱发育;在查明井下灰岩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害治理效果、治理成本以及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定了采用地面区域探查治理方案对顾北矿南一1煤采区1煤底板灰岩水害进行防治。2)综合分析验证钻孔水温、水质、水压及水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次13121工作面底板灰岩水害地面区域探查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未发现工作面底板发育垂向导水通道,注浆阻隔了浅部灰岩水和深部奥灰水的垂向水力联系。3)对13121上工作面的回采安全限压值、突水系数以及工作面灰岩涌水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3121 上工作面安全开采限压值为0.986MPa,工作面范围内突水系数为0.038MPa/m,工作面灰岩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分别为12m3/h、54m3/h。基于此,从做好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工作、完善工作面回采期间观测方案、完善工作面排水系统、完善避灾路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安全技术措施。图[15]表[20]参[153]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工业和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机器人技术正在朝着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机械臂作为智能机器人的主要执行设备,越来越青睐于使用柔性结构,柔性结构因其操作性好、结构紧凑、阻尼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但是因其固有的弹性作用,在受到外力干扰时,不可避免产生振动现象,并且这些振动会对结构的使用寿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线结构光视觉柔性臂振动测量方法,实现在柔性臂末端负载时能
煤矿井下支护主要采用锚杆支护,但是锚杆支护方面的技术现在还不太发达,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井下支护的自动化程度底,大部分需要人工来完成支护,就会导致整个工程进度缓慢,工作效率低。现在设计一种锚杆钻机装置,主要应用煤矿井下支护作业。所设计的锚杆钻机主要有四大机构装置:钻机行走装置、钻孔装置、钻机支撑板和安装锚杆装置。锚杆钻机的工作流程是,首先掘进机进行掘进挖煤作业,在掘进工序结束以后,进行安装锚
人工冻结法得益于其良好的可控性、广泛的适用性、绿色环保等特点,在煤矿井筒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对煤炭资源的不断发掘,浅部地层储含的煤炭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人们开始把视线转向蕴藏更深的煤炭资源,因此煤矿建设的井筒愈来愈深,在使用冻结法时由于地质条件和冻结时间的差异,使得冻结工程和掘砌工程之间的矛盾愈加激烈,而且井筒越深地层条件越复杂,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越发频繁,因此优化冻结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兴起带领全球走向一个新的时代,而深度学习作为众多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中最具代表性、最具潜力的一个分支,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双重关注。然而,深度学习技术想要真正的完成工业化应用,必须解决一些安全问题。深度学习的不可解释性使得其容易遭受各种攻击,其中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对抗样本。对抗样本是一类对深度学习模型具有欺骗作用的样本,关于它的研究一般围绕攻击和防御两个方面进行。本文从攻击的角度,就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节能减排提高电能使用率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负荷监测技术作为智能电网中最新的高级测量技术,对用户、电力公司和社会的综合降低耗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目前,负荷监测技术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数据源获取的问题,即需要开展对采集装置及负荷数据获取的研究,在保证负荷参数采集精度和负荷辨识准确率的同时,也要保证采集装置的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对低压居民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海量高维数据,原始数据中具有强相关性的冗余信息,利用计算机从高维数据提取出具有鉴别能力的特征已经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但现阶段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及限制,如单视角数据特征提取无法有力地表征一个模式的多源层次特性导致特征的识别能力较差抗干扰能力弱,基于高斯假设的特征提取方法无法有效地解决实际非正态应用场景问题,未能充分探索监督信息的内在结构类别贡献以及无监督特征提取方法无
技术创新是我国工业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的重要途径。为了对我国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深入且系统的分析,进一步丰富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理论体系,减少我国工业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效率损失,本文以我国30省市(限于数据获取瓶颈,港澳台及西藏本文不作研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泰尔指数、基尼系数、收敛性分析与tobit回归模型探讨了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
M企业是安徽省煤炭产量、电力规模最大的综合型企业,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是环境友好型煤炭企业,也是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煤炭品质优良,储量丰富,资源优势明显,以煤电能源为主,进行多产业协调发展,打造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本文以低碳经济、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商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M企业供应商选择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结合专家咨询结果,建立了 M企业绿色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