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右派斗争既是建国后一系列“左”的错误积累的结果,又是此后一系列“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的开端。这场运动无论在新中国思想史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对政法界的反右派斗争研究较少,新中国的法制建设逐步发展,但是经过反右派斗争,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法治理论与观点被彻底批判而简单抛弃了。此后,阶级斗争大行其道,法律虚无主义盛行,社会主义法制被粗暴践踏,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深入研究政法界的反右派斗争,不仅在学术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能够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文分为绪论和五个部分:绪论介绍了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还有基本概念的界定。第一部分回顾了北京政法界的“鸣放”与整风。为解决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后的人民内部矛盾,中共中央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并要整顿党内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北京政法界先是有所顾虑,后来积极响应号召,政法界各单位和法学教育机构参加整风。第二部分对北京政法界的鸣放意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北京政法界人士围绕着法学领域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新中国法制建设与法学教育中存在的种种缺点和问题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观点和建议。第三部分则分析了北京政法界的反右派斗争过程与特点。反右派斗争的过程包括斗争的发动、对右派的大批判、对右派的处理三个阶段。反右派斗争的特点是:所谓的右派集团化现象特别突出;他们身份特殊,基本上都是反动的旧人——旧司法人员或者旧法学教师,并且一直怀有阴谋,因此反击时要深挖右派的根源;批判时的故意歪曲、上纲上线,用法的阶级斗争本质驳斥一切右派言论,用政治批判代替学术批判。第四部分是北京政法界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及其后果。扩大化包括右派性质的扩大化、右派数量的扩大化、对右派处理的扩大化。扩大化造成的严重后果导致法学研究的倒退、法律人的受难和法制建设的衰退。第五部分是结论。政法界的“鸣放”与整风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契机,若能吸收并实践政法界人士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意见,我国的法治会更早实现。但是反右派斗争扭转了这个趋势,之后人治越来越占上风,最终导致“文革”爆发。因此我们必须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以后步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