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游客与市民感知价值对比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j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拥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历史积淀、历史文化和独特记忆。城市的历史、传统和记忆既留存于历史的物质遗存中,留存在人们的脑海中,也浓缩在城市的各级各类博物馆里,城市遗址博物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担负着独特的文化使命,城市的发展轨迹、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在各种类型的城市遗址博物馆中被展现。城市遗址博物馆在促进地区历史遗存的保护,增强地方认同以及地域文化的理解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的发展、文化的承上启下和继承创新中更是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城市遗址博物馆拥有对旅游者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因而往往被作为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又因其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着城市的风貌、品质、精神和记忆,因而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成都武侯祠是成都市著名的遗址博物馆和旅游景区,作为全国最大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它已很好的将旅游景点和博物馆双重身份体现,成为外地游客来成都的必游之地。而武侯祠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它除了具有传统博物馆馆藏的遗迹、依托的遗址建筑等基本物外,还建有馆外民俗区——锦里,功能延伸后的武侯祠,其发展模式将会成为今后城市遗址博物馆的趋势。但是武侯祠过多的放在旅游景区的身份上,没有真正的与城市的主体——市民的生活结合起来,未能很好的融入市民的生活,在旅游发展的背后人为地割裂了城市记忆载体与市民生活的纽带。从需求的角度看城市遗址博物馆的价值,最有话语权的是它的顾客即游览者(包括游客和市民),他们对遗址博物馆产生自己的感知,对感知的结果进行权衡进而产生整体评价。由于其“场所记忆”的特殊性,游客和市民在对城市遗址博物馆的感知价值上存在着差异,游客的游览行为是短期的,市民的存在是长期的,游客和市民的感知价值研究对于城市遗址博物馆和所在城市来说,都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他们的正面行为对于城市形象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本研究选取成都武侯祠,对其游览者群体——游客与市民的感知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提出相应的研究问题:第一、对于武侯祠来说,游览者的感知价值由哪些维度构成?第二、武侯祠的游客与市民的感知价值异同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通过游客与市民的感知价值异同的对比分析,能得出怎样的研究结果,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对武侯祠乃至城市遗址博物馆有什么样的建议?研究结论对于旅游的发展和城市文化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通过文献讨论,研究影响顾客感知价值的要素和价值维度,结合城市遗址博物馆游览者(游客和市民)的特性,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构建的顾客感知价值的维度。(2)对城市遗址博物馆游览者(游客和市民)的感知价值维度建立模型,根据模型设计武侯祠的游览者感知价值的调研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武侯祠的实证,验证所构建的城市遗址博物馆的感知价值维度。(3)对武侯祠的游览者总体进行分析,对武侯祠的游客和市民的感知价值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两类人群感知价值的异同点。根据研究结果,对武侯祠乃至城市遗址博物馆在开发、管理上给出建议,提高城市遗址博物馆在现代背景下的功能、作用。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将顾客感知价值理论与城市遗址博物馆的游览者相结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城市遗址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将游客和市民的感知价值进行对比,试图找出两者在价值感知上的异同,以更好的针对两类市场群体来开发、设计产品和进行管理,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发挥;本研究针对游客和市民对比研究的结论,对旅游向大文化产业的提升、城市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表现在:(1)理论上的创新在游览者感知价值维度的划分上,没有仅限于使用已有的价值维度,而是融合了西方建筑学中“场所”和“场所精神”的理论和概念,提炼出一个全新的价值维度——“场所价值”。目的是在今天城市文化传承的大背景下,突出城市遗址博物馆的场所功能和场所精神,突出其与市民社会生活的结合。(2)视角上的创新本研究不再囿于以往博物馆的价值研究上“以物为主”的研究视角,而是从游览者的角度展开城市遗址博物馆感知价值的研究。在游览者感知价值研究方面,首次将城市遗址博物馆的游览群体划分为游客和市民,进行两者的感知价值对比研究。(3)内容上的创新从游客和市民体验和感受层面探寻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对遗址博物馆的旅游价值认知差异,分析差异何在及产生的原因,从而在开发产品和项目时弱化两类人群感知价值差异较大的方面,弱化冲突,为我国遗址博物馆管理和经营部门的管理和运营等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的是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本研究问题如何提出、研究目的和学术上和应用上的研究意义,研究创新,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是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国内外顾客感知价值的定义、理论模型、驱动因素、测量维度和旅游领域的感知价值研究进行了梳理;对游客和居民的旅游感知差异的研究进行回顾;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本研究的城市遗址博物馆、游览者感知价值等概念进行界定;并针对研究案例武侯祠进行相关文献的总结。第三部分是研究假设,在文献讨论和访谈的基础上,了解影响城市遗址博物馆游览者(游客和市民)价值感知的因素有哪些,对城市遗址博物馆游览者(游客和市民)的价值感知因素建立模型,根据模型设计相应的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第四部分是研究过程,对武侯祠的游客和市民的感知价值调研数据进行实证,通过因子分析对先前构建的游览者感知价值维度进行验证,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游客和市民这两类不同的游览群体进行感知价值的对比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建议,针对因子分析和T检验的研究结果,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给出各个感知价值因子上的建议和各个感知价值因子下游客和市民对比分析的建议。从城市遗址博物馆在经营、管理和与所在城市的关系上,对如何提高其在现代背景下的功能、作用,如何让其在市民的生活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等给出相应的启示,为博物馆本身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提供依据。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调查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本研究根据研究的目的,进行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在对文献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的模型与研究假设,并针对研究调查的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得出最后的研究结果。虽然在研究的各个阶段都力求严谨,但因为一些原因,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其中:城市遗址博物馆感知价值评价指标的设定、数据收集和对全新视角的研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其他文献
中小学数学教材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其具有德育价值、知识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等教育价值。正确认识并充分挖掘中小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提质增效成为大型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提升项目平均利润水平,扩大盈利项目承揽规模,共享资源实现规模效益等三个方面,分别阐述目前所面临
目的探讨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与冠状动脉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的146例疑似或已知冠状动脉疾病住院患者(研究组)和同期8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