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信号分析仪中的频率合成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e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号分析仪是广泛应用于通信、微波、航空等领域的基础电子测量仪器,贯穿研发、生产、验收、认证等各环节。频率合成器是信号分析仪的核心部件之一,可以为其他模块提供本振、时钟等信号,对系统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测量仪器,信号分析仪对频率合成器的频率范围、分辨率和频谱纯度等指标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Fif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毫米波、卫星通信、雷达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信号分析仪频率范围的需求也延伸到了毫米波频段。本文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毫米波5G分析仪开发”的支持下,针对毫米波信号分析仪中的频率合成技术开展了研究。本文研究了不同频率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着重对频率合成电路中的相位噪声指标进行了分析,为毫米波频率合成的方案设计、器件选型、性能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400MHz-76GHz信号分析仪的总体方案对本振、时钟、参考的要求,本文研制了以下功能模块:1)多输出点频模块。该模块采用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结合倍频、分频等过程,实现了100MHz、491.52MHz、983.04MHz、3072MHz、3932.16MHz、7864.32MHz等多种高稳定性、低相噪点频信号输出与10MHz参考时钟输出。2)宽频带本振模块。该模块包括两个子模块:(1)宽带频率合成子模块,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激励锁相环频率合成结构,并通过锁相环路内两次下变频改善系统输出信号环路带宽内相位噪声指标,该子模块输出频率范围8~16GHz,频率分辨率1Hz;(2)宽带倍频子模块,通过射频开关拆分输入信号频段,在不同频段内相应进行倍频、滤波、功率放大与均衡等处理,最终经频段整合,实现8~39.5GHz宽带信号输出。本文完成了课题所要求各模块的设计和加工,对相关指标进行了测试,所研制模块通过了联调,已应用于毫米波信号分析仪样机。
其他文献
随着毫米波太赫兹频谱资源的不断开发,介质材料广泛应用于毫米波天线和电路系统中,材料的电磁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因此,准确地了解介质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对于系统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传输线和封闭谐振腔法测量复介电常数由于损耗大、加工困难、测量精度低等缺点在毫米波频段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实现在毫米波频段介质材料的复介电常数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本文选用准光谐振腔测量技术,构
响度补偿是助听器的核心功能,如何通过响度补偿来帮助用户更好地听见并理解声音一直是助听器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关于人类听觉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听力损失的生理学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持续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研究成果,包括各种听力学模型,响度和语音可懂度测量方法。这些研究成果中,有一部分已经被应用于助听器验配及响度补偿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很多较新的成果还没有得到应用和推广。此外,现行
学位
学位
学位
60 GHz无线通信技术致力于解决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的数据交换场景,具有良好的国际通用性和免许可属性,可用频谱宽、系统容量大、传输速率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抗干扰特性,频谱复用性高,设备体积小。相比于传统的无线通信频段,60 GHz毫米波具有高出20 dB~40 dB的路径损耗,容易受到人员或其它障碍物的阻挡。针对60 GHz频段的通信,拟建立一套通信试验系统,单载波架构,数据包结构适当参考IE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