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出、对外开放与中国居民消费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peng198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这种发展态势背后隐藏着的是消费水平不足,产能过剩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无以为继。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特殊时期,面对人口红利衰减,出口不足等情况,扩大消费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政府作用以及对外开放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特征,将这两者与居民消费水平放在同一框架下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居民消费的研究很多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这些研究之中,一方面将政府支出与对外开放置于同一框架的研究并不多,仅仅作为控制变量出现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对外开放如何作用于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但无法准确捕捉到对外开放对政府支出的影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效应。且相关研究多使用省级数据。另一方面,关于对外开放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研究多注重实证部分,关于影响机制的讨论常常一笔带过,没有进一步的讨论。因此本文结合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将政府支出、对外开放与居民消费水平放在同一框架内,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首先在梳理相关文献后提出:政府支出对于居民消费水平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对外开放除了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增加居民收入进而扩大消费需求这一机制推动居民消费水平增加外,还会通过降低劳动需求弹性降低收入预期以及推动收入差距扩大两个机制,对居民消费产生反向作用。从而提出假设1:政府支出对于居民消费水平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对外开放的影响方向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状况下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政府支出以及对外开放这两个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的共同作用。就这一问题提出如下猜想:对外开放在初次分配中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这一影响并不能完全被作为再分配政策工具的政府支出所弥补,即对外开放限制了财政支出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的发挥从而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对外开放通过影响政府财政支出规模间接影响政府支出收入分配能力的发挥,在本质上扭曲了财政支出的收入调节能力抑制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2:对外开放与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共同作用将表现为负向。在使用收集到的全国数据做折线图后,可以看出数据表现的情况与预测大致相符。进一步使用2004年到2016年我国25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进行东中西部划分后三个区域的面板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总体情况还是东中西部的情况,政府支出对于居民消费水平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对外开放的影响方向则呈现为负向。政府支出与对外开放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共同影响为负向。三个控制变量,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倾斜对居民消费产生正向推动作用。城镇化的推进亦对居民消费产生正向推动作用。人均GDP越高,居民消费水平越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几次世界能源会议上都有专家提出开发新能源的急切需求。他们认为,眼前的能源趋势是严峻的,大约再过60年之后,现在广泛应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将出现短缺危机,到时会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现阶段的建筑领域来看,建筑工程在实际建设施工环节中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完善
春季的三个月,万物复苏,天地间生气发动,草木欣欣向荣。为适应这种环境,人们应当“夜卧早起”,在庭院里散散步,披开头发,舒缓形体,以便使神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舒畅活泼。但春季养生
从含油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目标菌株。纯化后通过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确定为Brevibacterium otitidis。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0,能在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