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的利益机制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x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政府主导规划的城市更新以超常规模在全国各个城市高速推进。一方面,城市更新在城市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改善城市衰败地区的面貌,全面增强城市的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城市更新也显示出许多消极的效应。例如,城市特色丧失、政绩工程、盲目扩大拆迁规模、城市规划形同虚设等。这些成因的背后,都与城市更新利益机制中没有预期利益主体间的博弈行为密切相关。地方政府、政府相关部门、投资商、社区公众等利益主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需求,衍生出许多利益冲突。在解决利益冲突的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利益保障,以及如何与投资商进行利益协调都需要借助于公共部门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更新中各利益主体在不同情境下可能采取的行为,最大化实现社会福利。在法律法规相对完善的今天,城市更新还是经常做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现行利益机制的反思。因为,任何一种社会矛盾的后面,必然存在着一种不合理的利益机制,致使利益主体行为不当、利益分配失衡,在资源再分配过程中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首先,需要对城市更新利益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各个利益主体的划分、差异的利益需求及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结构关系和利益实现的方式。其次,引入机制设计理论将有助于加深我国城市更新各利益主体互动行为选择的理解。剖析了设计中的缺陷:激励不相容、缺乏有效约束、信息资源不足,为城市更新利益机制的完善提供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和理论依据。最后,从利益机制构建的角度来矫正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利益追求;减少信息资源的交易成本,大力发展社区建设等推进城市治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总之,本论文的研究能为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基于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为城市更新利益机制问题的研究提供分析平台,有助于规范政府、投资商、社区公众的利益需求和建立起完善的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障机制,促进城市更新项目的顺利开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第一,以城市更新的利益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从利益主体间不断变化的利益需求及其互动来分析和理解利益主体实现利益方式的差异,同时立足于我国地方政府城市更新实践中的特殊情况,指出了政府利益的分层及动迁居民利益保障的困境。第二,引入机制设计理论。作为方法论,机制设计理论将不同机制的共同属性抽象出来;却又能够通过具体问题的应用展现出来。避免了传统方法对主体特定行为研究的局限,而且克服了一般研究上的假设缺陷。事实上,由于所有信息不可能完全被一个人掌握,所以人们总是希望分散化决策。
其他文献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院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医院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竞争,更是医院总体素质的竞争。医院文化很好地体现了医院的总体情况,是现代医院的
目的:对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Abortion,URSA)患者进行皮内注射丈夫淋巴细胞(Paternal LymphocyteImmunization)主动免疫治疗。通过荧光定量
为了提高轮胎企业生产效率,解决RFID轮胎标签手工封装中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伺服控制技术和PLC控制器的高速脉冲输出功能的全自动RFID轮胎标签层合机系统,并介绍了RFID轮胎标
目的:观察骨空针综合疗法对于治疗各类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试验和资料收集在新加坡私人骨伤诊所进行,收集40例合适病例,其中骨空针综合治疗组20例,比较综合治疗组2
数学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人类对数学问题的求解经历着一个曲折漫长的历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再分化为许许多多的子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腾飞、各种学科的
移动机器人技术是一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前沿技术,在移动机器人相关技术的研究中,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课题。路径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有障碍物的
文章采用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理论为基础,从共时角度对社会称谓语的缺位现象进行探讨。并以南宁社会成员为调查对象,分析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总结出社会称谓语缺位类型和
中国花鸟画自唐代起就不以再现自然对象的外形为目的,而以把握对象的内在生命为主旨,所以把花鸟画称为写生或传神。写生和传神是对花鸟的生命和精神的明确追求。从自然界的生
研究背景与目的经过以Neer为代表的一大批研究者的不懈努力,现代人工肩关节假体从第一代整体型发展到第四代三维解剖型假体,第四代假体设计的核心理念在于肱骨近端解剖结构的
在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自身的生存处境日益关注。随着生态学的迅猛发展,与“生态”有关的一系列交叉学科和学术研究的新课题纷纷涌现。生态批评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