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癸素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黄癸素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小鼠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及其原位移植瘤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1)体外细胞试验: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趋化能力;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TGF-β1及CD44v6 m RNA和蛋白的表达。(2)小鼠移植瘤试验:MDA-MB-231、4T1细胞分别在裸鼠和BALB/C小鼠皮下接种成瘤,采用第2代瘤块乳腺脂肪垫接种法建立MDA-MB-231细胞裸鼠乳腺原位移植瘤和4T1细胞BALB/C小鼠乳腺原位移植瘤模型:裸鼠于接种后30d分组,包括阴性对照组、黄癸素不同剂量组(75、100、133 mg/kg)以及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50 mg/kg),每组动物数6只,灌胃给药(每日1次,阳性对照组第6天起每3天一次),给药17d后麻醉取瘤,瘤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TGF-β1及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动物继续饲养34天后安乐死,观察原位复发情况;BALB/C小鼠于接种后9d分组,每组8只,组别及给药方法同裸鼠试验,给药13d后麻醉取瘤,动物继续给药10d后安乐死,取小鼠全肺计数肺结节数,并进行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肺转移情况。对原位肿瘤增殖的抑制活性以相对肿瘤增值率(T/C)和抑瘤率为评价指标。结果:采用对细胞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影响的体外实验浓度(0.4、0.6、0.8μg/m L)进行黄癸素干预,结果显示:黄癸素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并具有浓度依赖性,高浓度组细胞迁移率较对照组降低31%(P<0.01)。小室侵袭和迁移实验中,黄癸素能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高浓度组的细胞侵袭数为74.0±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5.0±6.7(P<0.01),细胞迁移数为281.0±1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5.0±20.3(P<0.01)。RT-q PCR检测结果显示黄癸素干预后,MDA-MB-231细胞中E-cadherine m 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而N-cadherine、TGF-β1及CD44v6 m RNA表达量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黄癸素可上调E-cadherin蛋白水平,下调N-cadherin、CD44v6 m RNA及蛋白表达,对TGF-β1蛋白表达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下调趋势。MDA-MB-231细胞裸鼠乳腺原位移植瘤在体试验中,黄癸素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4.7%、47.8%和56.1%,相对肿瘤增值率(T/C值)分别为66.3%、37.8%和37.0%,均提示中、高剂量组有显著抑制效果(P<0.05)。取瘤后34天复发数(复发率)为:对照组为5(83.3%),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2(33.3%)、2(33.3%)和1(1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原位瘤组织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黄癸素可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in、CD44v6蛋白表达,并具有剂量依赖性下调,对TGF-β1蛋白表达也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下调趋势。4T1细胞BALB/C小鼠乳腺原位移植瘤在体试验中,不同剂量黄癸素干预下有剂量依赖性抑制的趋势,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显著,抑瘤率和T/C值分别为41.5%、52.5%(P<0.05)。对肿瘤肺转移的影响呈现剂量依赖性减少,低、中、高剂量组肺部结节数分别为11.7±3.4、9.7±1.8和5.4±1.1,与对照组肺部结节数15.7±3.3比较,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癸素可抑制MDA-MB-231细胞侵袭迁移,且抑制其在裸鼠乳腺原位生长和复发,并能抑制4T1细胞BALB/C小鼠乳腺原位移植瘤生长及肺转移,其抗侵袭转移作用的机制可能系通过调节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E-cadherin、N-cadherin、TGF-β1及CD44v6的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以病例报告的形式观察评估重度牙周炎患者经过个性化牙周系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最新重度牙周炎诊断标准:探诊深度6 mm,附着丧失5 mm,牙槽骨吸收超过牙根长的1/2,患者需存在2颗以上患牙具有上述特征,若仅有2颗患牙则必须为位于不同象限的非相邻患牙。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符合诊断的重度牙周炎病例4例。通过采集病史、拍摄口内照、
目的1.研究早产儿严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旨在及时把握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干预。2.明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早产儿严重NEC肠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NE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第一部分:收集2016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
目的分析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女性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探讨HR-HPV及CIN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集到我院妇科门诊体检,HR-HPV筛查阳性转入我院阴道镜门诊检查,经病理活检确诊为CIN的受试者146例作为实验组;以同时期筛查无HPV感染且宫颈液基细胞学(LC
目的:评价经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7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经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下颈椎结核(C4-C7)患者共17例(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45.7±16.8)岁。采用Frankel脊髓损伤评分法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对神经功能和颈部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
【目的】许多研究均显示患有肌少症的人群,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非肌少症的风险高。而2型糖尿病中发生肥胖/超重、肌少症的风险更高。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中肌少症是否有更高的感染风险。【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8月12日至2019年5月14日期间住院的2562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394例,女性1168例),平均年龄为60.99±11.48岁,平均病程为8.73±6
目的:研究钆贝葡胺增强磁共振肝胆期低信号对肝细胞癌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46例高危患者的263个病灶,其中肝细胞癌126个,非肝细胞癌137个,所有患者均行3.0T磁共振平扫、钆贝葡胺三期增强及肝胆期扫描。根据影像学特征,采用以下四个标准分别对小肝细胞癌(≤3cm)和大肝细胞癌(>3cm)进行诊断:1、非环形动脉期高度强化+门静脉期低信号;2、非环形动脉期高度强化+门静脉期和
【背景】目前,影像学技术能否准确预测垂体腺瘤质地在临床上仍存在争议。本次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共振T2加权序列上垂体腺瘤与小脑脚的信号比值预测垂体瘤质地的方法。【资料与方法】本次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的191例垂体腺瘤患者。根据术中情况将每个病灶质地分为柔软、中等、坚硬。另外,根据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磁共振T2序列计算垂体瘤与小脑脚的信号比值。
目的:研究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Blood Nitrogen to Serum Albumin Ratio,BUN/ALB)、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以及对CAP患者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2
目的拟通过检测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血清不耐受食物,探讨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FI)与ASD儿童行为相关性,并通过回避不耐受食物干预,研究干预前后肠道菌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变化,探讨FI对ASD儿童行为影响的可能机制,以
目的:放射性肺纤维化进行性发展的关键原因是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凋亡抵抗、持续存在,但MFB发生凋亡抵抗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调节、维持细胞功能状态的重要微环境,本研究应用去细胞技术获得肺组织基质,观察放射性肺纤维化中基质重构与MFB凋亡抵抗的相关性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并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