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启动海绵城市国家级战略以来,全国先后设立两批次共30个海绵城市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是,我国城市内涝问题仍时有发生,海绵城市建设出现“水土不服”。究其原因,我国海绵城市目前仍是借鉴西方低影响开发理论技术下的东方实践探索,不能完全涵盖我国复杂的国情。反观我国延续千年的中华文明,在先民的探索中形成的一系列结合生产生活的生态智慧结晶。城市化发展至今日,传统村落水空间已经成为这些生态智慧结晶的空间载体,如何从量化的角度入手对传统村落进行生态智慧研究,提炼生态智慧成为研究重点。因此,借用西方的科学工具量化描述东方的传统生态智慧绩效,对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提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与评价参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行山脉于家古村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绩效理念的角度探索了一种基于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效益量化的空间绩效方法。并基于三方面绩效的综合分析探索了于家村水空间生态智慧的量化途径与绩效指标参照。首先,以景观绩效系列(LPS)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元模型为原型,参考对比规划、建筑与农业领域的方法,将景观绩效模型转换为适用于家古村水空间生态智慧量化研究的绩效模型。其次,通过基于麦克哈格的生态智慧“千层饼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布局合理与生态适应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相应的生态绩效值;基于Web大数据语义分析生态智慧文化传达而产生的社会绩效,经TF-IDF词频分析计算后得到相应的社会绩效值;基于生态绩效与社会绩效,结合相关经济折算数据,折算经济绩效数值。最终,综合水空间绩效对比分析结果,尝试提出于家古村水空间绩效量化指标与提升策略。研究以景观绩效为切入点,构建生态智慧绩效分析研究方法,以于家古村水空间为代表研究对象,为生态智慧提供了一种量化考核的绩效标准,给生态智慧在规划建筑领域的实践提供了指标参照,为海绵城市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实践思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指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