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近代西方国家殖民的历史影响,菲律宾是一个宗教氛围极其浓厚的国家,几乎全民信教,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菲律宾华人对宗教也体现出较高的热诚,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家庭关系、社会网络等许多方面都受到影响。华人除了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制度性宗教外,也有一些人信仰来自祖籍国的民间信仰,可以说,民间信仰也是认知菲律宾华人社会的一个独特视角,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菲华宗教文化及菲华社会发展的认知,对于全面把握菲华侨情现状也具有参考意义。本研究以实地田野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为主,以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资料为辅,结合马尼拉华人区民间信仰庙宇的典型个案,分庙宇性质、神祇体系、仪式过程、传道方式等几个专题对菲律宾华人民间信仰现状展开了深入剖析。一、庙宇性质:菲华民间信仰的庙宇分为公庙和私庙,公庙所有权、管理权归属庙宇隶属的社团,经营权部分下下放,但由于公庙不具有营利性,因此,在吸引信众方面并不积极,因此,随着代际更替,信众流失严重,公庙传承信仰方面的功能在弱化,作为社团联谊平台的功能还在维持。私庙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均归属个人,庙主将其作为生计,经营颇为积极,服务内容也比较丰富,因此,尽管动机比较功利,但在维持信众、传承信仰方面有较好效果。二、神祇体系:菲华民间信仰的神祇体系多元而杂糅,神祇不仅数量多且背景多元,东方与西方、制度性与非制度性、自创性神祇混杂在一起。造成多元与杂糅的原因除了功利的考虑外,还与菲华在多元宗教背景下,信仰业已融合有关。多元与杂糅的主要目的在于吸引信众,但是否能达成乃由多方面因素决定,除了庙宇的性质外,神祇的功能最为重要,在菲华这个典型的商业社会里,具有“求财”功能的神祇最受青睐,功能随时代发展弱化的神祇则被冷落。三、仪式过程:菲华民间信仰的仪式活动虽然多样,但总体来说仪式过程较为简单化和灵活化,仪式的简化和变通不仅是受宗教信仰世俗化的影响,同样也受制于专业神职人员的缺乏。仪式变迁中的去神圣化、生活化的趋势日益突出,一方面它降低了信仰的门槛,便利了参与,但另一方面神圣感的淡化也成为致命伤,会失去对信众的吸引力,导致信众的疏离。四、传道方式:菲华民间信仰的传承方式多沿袭传统,并无主动的传道方式,信仰的代际传递依赖惯习,因此,在传统宗教信仰式微的大趋势下,民间信仰诸多庙宇前景堪忧。其中有一个特例,由台湾地区传入的一贯道近年来在菲发展较快,主要与其较为积极外向、有组织的传道方式有关,此外还与其将目标人群拓展到主流社会,以及将一些时新的内容融汇到传统教义中有关。总的来说,受融合发展、代际更替、科技进步及教育的影响,加之民间信仰本身资源的匮乏,目前,菲律宾华人的民间信仰正呈现明显萎缩的现象,主要表现包括:信众明显很少;庙宇减少;现存的庙宇大都香火和人气比较萧条;专职的人员尤其是经过专门训练的神职人员极少。总体看来,这种衰落的势头还会加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