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理论上来说,传统的道德哲学对女性的道德发展、人格尊严重视不够,并且认为男性文化即可代替整个人类文化,女性必须认可男性文化,遵循男性文化的价值指示,使自已符合男性文化的要求。易言之,传统道德哲学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它忽视了对女性之道德特性的研究,致使女性遭致不应有的性别歧视。这种现象必须改观。从现实来说,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现代社会很多女性在受教育或就业方面受了挫折,许多女性内心深处都有不同程度的对男性的依赖情绪,潜意识地认可自己“第二性”的地位,有些女性甚至认同了传统的“妇女道德”,将自身定位于弱者,定位于安逸,定位于依附,自愿放弃了追求独立平等的权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全方位推展,女性主义伦理学正在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着影响。其中,道德教育是首当其冲的影响领域。然而,在我国,受传统文化惯性及研究旨趣的影响,关于女性主义伦理学之于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关系的研究,尚未引起人们的关注,道德教育理论借鉴女性主义伦理学之研究成果相对较为稀薄。这既不利于我们合理吸收人类社会的伦理智慧,亦不利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本论文以女性主义伦理学框架为参照点,系统梳理其主要理论,阐释其观点之于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在启示及其时代价值,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是引论,概述了选题的缘由、目的、意义、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是对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伦理学进行了基本概念的界定;第三部分介绍了女性主义的兴起、发展的脉络;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女性主义伦理学中的道德观;最后一部分重点阐述了女性主义伦理学对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方面的启示。这些启示主要表现在:道德教育应尊重两性差异,体现性别平等;引导学生学会“关怀”,培育其关怀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促进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使道德教育真正回归生活;建构充满母性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