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指各种因素引起的盆底支持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妇科疾病,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UI)、性功能障碍和盆腔器官脱垂(POP)等。其中以SUI和POP常见,尤其好发于老年女性。由于人们缺乏对该疾病的认知,无法做到早期接受治疗,发展到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最终寻求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自体组织修复和人工合成网片植入,传统手术治疗POP,术后复发率高,而经阴道网片易发生网片特有的并发症。随着人们对盆底解剖结构描述的日趋细致、手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方式向“去网片化”和“微创”发展。目的:探讨经阴道行阴道旁修补联合中央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壁膨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经阴道行阴道旁修补联合中央修补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32例患者,且采用国际尿控协会(ICS)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证实为III-IV度者。对患者术后进行POP-Q分度,客观评估患者术后解剖治愈、失败、复发情况。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采用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问卷(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女性性功能指数表(FSFI)进行主观评估患者盆腔症状、泌尿系统症状、肠道症状、性生活改善情况等。根据手术前后评分的变化,较精确评价盆腔器官功能状况及解剖恢复情况。采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检测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纳入32例患者,均存在阴道旁缺陷,手术成功率达100%(32/32),平均手术时间为83min,平均出血量为73ml。2、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率为94.12%(32/34),客观解剖治愈率达100%(32/32),术后6个月随访率为94.12%(32/34),客观解剖治愈率100%(32/32),术后12个月随访率为94.12%(32/34),客观解剖治愈率达100%(32/32),Aa、Ba指示点解剖位置由术前的1.5(-1~3)cm、2(1~7)cm分别于术后1年恢复至-3(-3~-2.5)cm、-3(-3~-2.5)cm(P<0.05),阴道壁总长度较术前缩短。3、在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随访中,主观评价PFDI-20、PFIQ-7、PFDI-20分量表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表明患者泌尿系统症状、肠道症状、盆腔症状及生活质量较前改善。4例患者术中同时行TVT-O,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明显改善。4、31.3%(10/32)患者有性生活,术后FSFI总体评分较术前的21.5(19~25.2)分提升至30.8(25.9~32.8)分(P<0.05),提示患者性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所改善,无新发性交痛。5、1例患者在术中出现耻骨后出血,出血量约150ml。2例患者术后出现新发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6.3%(2/32)。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尿潴留,发生率为3.1%(1/32)。结论:经阴道行阴道旁修补联合中央修补术术后短期复发率低,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性满意度,并发症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