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民族立身之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所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概的智慧结晶,制约着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因此传统文化是当今学校教育所必须重视的教育内容。语文学科因其学科性质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而教科书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工具则成为传统文化内容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类作品选编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文化传承的效果。因此探讨现有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类作品选编状况应当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类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对传统文化类作品的概念及其所具有的个体、社会和语文学科价值进行详细阐述,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将陈先云先生的选文标准理论作为本文构建传统文化类作品选编分析框架的依据,确定了文质兼美、守正创新、内容丰富、文体协调和便教利学五个评价标准,并由此延伸出内容分析的一级和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对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类作品进行了量化统计和质性分析,得出部编版教材中传统文化类作品选编的现状特点并就其选编合理性提出自身的建设性思考。通过研究发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传统文化类作品的选编主要存在以下七个方面的特点:1.注重人文性价值功能发挥;2.时代与地域选择各有侧重;3.传统文化要素比例差距较大;4.多元改编适应学生认知发展;5.文体分布倾向文艺文文体选编;6.难字量、篇幅学段差异不显著;7.重视编排构建助学辅助作用。最终本文结合相关语文教育、传统文化相关理论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等,从选编内容的均衡分布、作品年段安排的合理化、文化面貌的适宜呈现、作品插图的有效配备以及作品学科功能的发挥五个方面对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类作品选编提出建设性思考,以期最好的发挥教科书的文化传承效果。文化传承是语文教材编写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笔者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教科书的传统文化内容的编写提供新的视角,使教科书更好发挥文化传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