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募基金是投资基金按募集方式划分的与公募基金相对应的一类基金。私募基金创造了一种与传统资产不同的收益与风险组合,它面向的是特定的投资者,并不完全向公众开放,且较少受到政府的监管。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市场经济结构的提升,私募基金是难以阻挡的,是一国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后必然出现的一个重要的金融工具。 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是在真正市场需求推动下市场自觉产生的结果,它的规模远远超过现存的公募基金,对我国的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因为身处“地下”,又规模巨大,“私募基金走向何方”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怎样为私募基金立法并规范其行为准则,是经济界、法学界和证券界瞩目的焦点。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有效的运作机制,使私募基金成为资本市场中的稳定因素,已成为进一步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课题。目前,证券公司从事私募基金业务已有了合法的身份,信托公司在人民银行的严格监管下也可开展私募业务。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当前我国私募基金的规范与监管问题进行一些尝试与探索。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私募基金的概念进行了释义,并且通过与非法集资、代客理财、信托的比较分析,对私募基金进行了深入剖析,得出私募基金的本质是一种信托创新产品。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创造一种新的资产管理模式,一种与传统资产不同的收益与风险组合,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私募基金的突出特征是它的产权性,它改变了公募基金中投资人与基金管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公募基金中存在的利益主体缺位这个深层次的问题。 第二部分:作为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基金模式,私募基金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证券投资和风险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私募基金对投资者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它又称为“富人俱乐部”。这一部分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私募基金的发展状况、运作模式及监管框架,这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私募基金的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能对目前我国私募基金的规范及监管问题提供不少借鉴。 第三部分:“私募基金”这个概念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有特定的含义,它的外延包括了存在于证券市场上所有的非公募(私募的、甚至可以说是“地下的”)的资产管理业务或理财业务,由于我国私募基金存在形式的多样性、隐蔽性;管理层对它的监管非常困难,并且没有相应的法律具体界定,已经给我国股市带来不少问题。在操作方式上,私募基金通常是以“内幕交易”、“跟庄”、“作庄”为主,并大量使用杠杆交易。由于躲避了管理层的监管,操作上多涉及违规,已带来众多的纠纷,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因此,规范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已成为进一步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课题。 第四部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尚处于稚嫩阶段,这主要表现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加入了过多的非市场因素,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国有股“一股独大”及市场分割问题造成了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存在着巨大的制度利润空间,而这又形成了违规操作的土壤。因此,要规范私募基金必须把这一问题放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下才有出路。而我国私募基金的复杂性及资本市场的特殊性,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