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宽带信号的土壤特征与数据挖掘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ue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雷达传感器由于雷达带宽高,在农业中具备很强的土壤距离分辨率,目标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优势,已在农业土壤动态信息的实时获取和综合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超宽带雷达信号中的土壤特征参数信息提取问题提出了两种土壤特征分类算法和两种土壤特征预测算法。利用机器学习和信号处理算法从超宽带雷达信号的时域、频域和特征空间三个角度对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建立了信号与土壤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在不同信噪比、标签噪声以及特征维度下的最优算法。主要工作内容总结如下:1、本文提出了UWB-LSTM和UWB-GRU土壤含水量分类算法,达到了可以无需进行超宽带雷达土壤信号特征提取即可对五种具有不同的超宽带土壤回波信号进行土壤体积含水量分类的目的。该算法利用了UWB土壤信号作为时间序列样本数据的特点,通过挖掘信号前后数据点之间的相关特性与土壤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合两种循环神经网络对土壤回波信号进行了分类。本文针对两个模型在分类效果、模型收敛速度和模型泛化能力三个方面的特点,就两个模型在实测量和数据中的表现情况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仿真结果显示,UWB-GRU算法的分类精度和准确率优于UWB-LSTM,但是UWB-LSTM模型的泛化能力优于UWB-GRU模型。2、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置信学习的改进逻辑回归算法,该算法针对超宽带雷达土壤信号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标签会影响模型的分类效果这一问题,达到了提高算法分类准确率的效果。该算法将置信学习方法应用于逻辑回归模型,通过对标签噪声概率进行估计发现可能的错误标签。另外,本文在不同信噪比下,对比了基于置信学习的逻辑回归模型和一般逻辑回归模型的分类精度。仿真分析表明,在信号自身和信号标签中均存在噪声的情况下,基于置信学习的改进逻辑回归算法在分类准确率上有较大的提升。3、提出了一种WPT-SVM土壤特征参数预测算法,该算法以小波包变换为基础(WPT,wavelet packet transform)提取了超宽带土壤回波信号的频域能量特征,该特征为不同土壤特征的超宽带雷达信号在不同频率分段上的能量占比。同时以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为基础建立了超宽带土壤回波信号的土壤p H值和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当对土壤超宽带回波进行6层Dmeyer小波包处理后,算法的p H预测性能达到最佳;分解层数达到7层时,土壤VWC预测效果达到最佳。4、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集成学习方法的土壤特征参数预测模型,实现了土壤特征参数的智能化提取。本文实现算法预测效能在不同的特征维度和信号噪声条件下的考察。PCA+bagging、PCA+randomforest、PCA+adaboost和PCA+gradientboost算法中,PCA+randomforest的预测效果和抗噪性能均优于其余三种模型。另外,利用集成学习算法集成多个弱学习器的特点,对上一章中的小波包分解得到的能量特征谱进行分析,对各频段的信号能量对土壤p H预测的重要程度排序。使用三种集成模型(随机森林、决策树和gradientboost模型)分析得出结论,超宽带土壤信号与p H值相关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信号的3.84-4.10GHz频域范围内。本文在传统信号处理算法之上,利用机器学习强大的数据拟合能力,从信号频域、信号时域、特征空间三个角度对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建立了土壤特征参数与超宽带雷达信号之间的映射关系。针对土壤p H值与体积含水量预测、在信号噪声环境下进行土壤特征的分类与预测任务提出了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逐渐往多频化的方向发展,不同天线之间的布局成为决定系统尺寸的关键因素之一,多频天线的小型化设计对系统级的小型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5G通信的发展,使得毫米波与微波频段天线同时被应用于收发信号,由于两者之间尺寸差异巨大,将毫米波天线集成到低频天线的结构之中成为可能,此类天线被定义为结构复用天线。由于部分低频天线表面电流分布存在较弱的区域,在相应区域内设计毫米波天线对低频天线引入可以
AV1是开源媒体联盟AOM在2018年推出的新一代视频编解码标准,旨在开发应用于互联网的开源、专利免费的视频编解码器。AV1作为开源媒体联盟的首个视频编解码标准,与上一代视频编解码标准H.265/HEVC以及谷歌公司的VP9相比,AV1在相同的高清视频序列和测试条件下,编码性能均得到了提高。本文主要针对AV1视频编码标准的率失真优化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以不同的模型和质量评价方式为基础进行改进,提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给毫米波无线通信带来了新的应用场景,如何设计高集成度、低成本的毫米波前端电路成为了研究热点。与目前的化合物半导体工艺相比,CMOS工艺具有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集成度,得到了工业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开关电路广泛地应用于毫米波时分双工相控阵系统中,是无线通信收发机系统中的重要模块。本文基于65-nm CMOS工艺,研究了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毫米波开关芯片。本文首先介绍了本课题
由于空间时敏运动目标会产生明显高于空间背景的红外辐射,分析其红外辐射信号是一种重要的目标分析手段。基于红外辐射信号的空间时敏运动目标分析主要包括关键点检测和目标类型识别。前者是为了确定目标状态发生变化的时间点,有助于确认目标当时所处的状态,也可以为识别目标类型提供信息。后者则是分析的主要目的,快速且准确地获得目标的类型有助于己方人员尽快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本文将针对空间时敏运动目标的关键点检测及类
网络化雷达由于具备角度分辨力高、机动性强、抗干扰能力好,以及扩展能力强等优良特性,成为了当前雷达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网络化雷达广域分布的特点,目标近场效应比较严重,如果继续使用远场阵列接收信号模型,将会导致合成处理的效果下降甚至失效,因此本文将以近场阵列接收信号模型为基础,研究网络化雷达接收信号的合成。针对网络化雷达中节点均匀稀疏布置时导致的收发联合方向图多栅瓣、高旁瓣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节点位置
中微子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的基本粒 子之一,也是宇宙中含量最为丰富的粒子之一。它们质量极其微小,不带电荷;且三种味道的中微子之间可相互转换,称为中微子振荡。振荡幅度由三个混合角θ12,θ23,和θ13描述。精确测量混合角θ13对中微子振荡理论的检验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加速器中微子实验研究轻子CP破坏的关键,而后者或能揭开宇宙正反物质不对称之谜题。本论文论述在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一种新的对振荡幅度
磁性材料在微波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旋磁材料是磁性材料的一种类型,许多微波器件都可以利用其旋磁性而制成,譬如隔离器、限幅器、环形器和相移器等,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装备中,例如雷达、导航、通信以及遥测等。自旋波共振线宽是旋磁材料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不仅反映了材料的高功率性能,还反映了材料在远离共振区的损耗特性。由此可见,测量旋磁材料的自旋波共振线宽对于旋磁材料的研究以及旋磁器件的设计,尤其是对于高功率
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问题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上世纪中叶各国竞相发射自己的卫星及高空飞行器以争夺太空霸权后,飞行器再入大气层的“黑障问题”成为困扰学界多年的一个难题。高速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飞行速度常高达数十马赫,飞行器近地端会形成一个高温高压冲击波,使空气发生电离,并在飞行器表面包裹一层致密的等离子体鞘套。等离子体鞘套对电磁波信号的寄生调制影响,包括幅度衰减和
相控阵系统广泛地应用于现代5G,卫星通信和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中,具有工作带宽宽,能实现宽角扫描等多种优势。典型的相控阵系统包含辐射单元,发射/接收模块,RF波束合成器,以及其他控制和电源模块等,其中相控阵系统前端的收发模块主要是为了实现对信号的收发、放大以及幅相控制等功能,在整个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模块芯片的设计一般是利用III-V族化合物工艺或者硅基工艺来实现,两者各有优劣
在油气勘探领域,随钻测量技术是钻井过程中实时获取地层参数的重要手段,而泥浆脉冲传输技术又是随钻测量中使用最广泛的信息传输技术。但是国内的泥浆脉冲传输技术较国外起步要晚,技术和工艺不够成熟,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较大。为了突破技术垄断,提出本研究课题,通过探讨随钻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原理,选择各方面具有优势的MSK作为随钻传输的调制方式,通过探讨泥浆脉冲信号的噪声消除、信号同步和解调、信道均衡等的技术方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