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体是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生态要素和景观要素。清洁的水质能够确保城市湿地公园更好的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仅为动植物提供生长和栖息场所,也为公众提供环境优良的户外游憩场所。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水体受污染现象逐步加剧,造成城市湿地公园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湿地公园水体周边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工业生产废水排放以及地表径流可能携带的污染物等产生大量的面源污染。同时,水系连通度较低、水环境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是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生态要素和景观要素。清洁的水质能够确保城市湿地公园更好的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仅为动植物提供生长和栖息场所,也为公众提供环境优良的户外游憩场所。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水体受污染现象逐步加剧,造成城市湿地公园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湿地公园水体周边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工业生产废水排放以及地表径流可能携带的污染物等产生大量的面源污染。同时,水系连通度较低、水环境结构单一以及植物配植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城市湿地公园水体自净能力有限,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或其他污染物大量积累,造成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并引发藻类水华现象,不仅严重危害城市湿地公园水环境的平衡,还对城市湿地公园水体景观的稳定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湿地水体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因此,改善城市湿地公园水质,并促使城市湿地公园水体始终具有较高水平的自净能力,对提升城市湿地公园水体景观质量,修复城市水环境和建立稳定且健康的城市湿地公园水生态系统具有积极意义。论文梳理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水体景观组成要素、水质影响因子以及城市湿地公园水体景观设计的相关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导致城市湿地公园水质下降的原因,提出了基于水质提升目标的城市湿地公园水体景观设计原则及方法。选取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案例点,调查其二期大湖区域的水质和水景现状,分析导致二期大湖水质较差的驱动因素,从提升水动力、增强水系连通性以及消减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等方面,提出基于水质提升目标的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景设计方案。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城市湿地公园水体景观组要素包括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其中生物要素中的湿地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以及水体、驳岸等非生物要素的设计形式与方法,与湿地水质密切相关。(2)城市湿地公园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水源的水质情况、水循环能力、植物种类和配植、湿地驳岸的结构和材质等。(3)基于水质提升目标的城市湿地公园水体景观设计原则包括生态优先原则、美学原则、提高多样性与异质性原则和最小工程量原则。通过最小改动提高城市湿地公园水体抗干扰能力和自净能力,促进湿地水景向更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4)调查结果显示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体浊度高,透明度低,氮磷浓度高,属于富营养-重富营养型水体。导致翠湖湿地血红裸藻爆发性生长的原因有温度高、光照强、氮磷浓度高和水动力不足等。(5)从水体要素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生态驳岸设计、岛屿设计等方面进行基于水质提升目标的翠湖城市湿地公园水体景观设计。通过重新规划水体斑块数量和布局、适当挖通连接原有水系、扩大水面积的方法提高水系连通度;通过调整水域基底的竖向结构和局部深挖的做法,实现提升水循环动力;通过构建人工处理湿地并将其纳入到水系循环中、设计湿地植物景观、改造和构建生态化湿地驳岸以及优化设计水中岛屿等措施,消减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负荷,改善水体营养化程度,同时丰富湿地景观的层次感与景观效果;最后,通过布设曝气富氧装置、净化型生态浮岛以及微生物载体净水装置等多种水生态净化设施,以改善局部水体的富氧能力和净化效果,同时丰富水景类型,提升水景的景观效果。研究对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基于水质提升目标的水体景观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并以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进行水体景观设计。通过调整水体组成要素的设计模式,一方面提升湿地水景的景观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光照强度、温度、氮磷浓度和水动力等环境因子,抑制血红裸藻生长和水面富集现象,实现治理血红裸藻的目标。同时,经优化设计的水体组成要素,如植物、驳岸等,能够进一步消减水体中氮磷含量,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从根本上降低城市湿地公园水质下降的风险。可以为生态环境相似、设计目标相同的城市湿地公园水体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进入了新时代,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以中国传统园林为主题的园林景观是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在我国民航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机场是城市或国家的空中大门,机场景观是利用园林绿化景观来展现传统文化特色、传播弘扬我国文化和培养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极佳场地。本文旨在将传统造园艺术手法与机场地面交通区景观建设相结合。首先通过理论研究的方法,对传统造园艺术的造园思想、空间序列、造园手法等方面在现代
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是重要的资源昆虫,二龄雄若虫大量分泌生物质白蜡,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成分是二十六酸二十六脂(C25H51COOC26H53),被广泛应用于印刷、机械、医药、食品、新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本文通过分析白蜡虫转录组数据,阐述了白蜡虫雌雄不同发育时期差异基因表达规律,揭示了白蜡虫雌雄两型发育的差异现象,解释了内源激素KEGG代谢通
本文论述了一种多路感性负载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点在于使用了大功率场效应管为多路感性负载的感应电流提供放电通路;使用二极管阵列组成的或门来控制每一路感性负载的感应电流放电时间,可以做到独立控制每一路感性负载感应电流的放电时间;使用TVS二极管来快速泄放感性负载经过场效应管放电之后残余的感应电流。与常规的感性负载驱动电路相比,本方案使用大功率场效应管作为反向放电通路,效率高、发热小、驱动能力大。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学科交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举措之一。2018年底,民航局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民航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一文中明确提出打造海绵机场,新时期“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四型机场需要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本文首先从海绵城市概念出发,面对机场洪涝灾害分析其频发的原因,总结国内外文献中宏观系统与具体措施方面的优劣,在此基础上建立研究背景平台。继而本文
本文通过充分的讨论比较当下国内外声景生态学相关实验的进展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发掘在城市环境下主要的声景元素人工声的构成特征,声源组成以及变化规律。在国内声景实验中,本实验较为领先地运用自动录音设备和自动截取软件录制处理人工声,并通过半自动化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得到人工声的构成特征和变化趋势,同时结合生物声的变化进一步分析人工声的存在价值。本次实验选取北京五环内的10个城市公园中的36个观测点作为实验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河口区和淤泥海滩区,是地球上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湿地是许多生物重要的栖息地生境,也是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人类的过度开发、围垦砍伐、围海养殖等使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修复迫在眉睫。红树林湿地公园是红树林湿地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中国已经得到广泛建设;基于生态修复的红树林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是红树林湿地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
随着对湿地价值的认识和生态意识的普及,我国正在积极开展划定自然保护区或建立湿地公园等湿地恢复、保护工作。建设湿地公园是湿地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良好途径,建成的湿地公园应当具备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而水鸟栖息地功能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水鸟作为典型的湿地生物,对湿地环境的依赖程度比较大,因此湿地面积减少、水污染、人为活动干扰等问题极易影响到水鸟的种群稳定和物种数量。通过对提升湿地水鸟栖息地功能相关研究的
种子是植物主要的繁殖器官,种子质量的优劣往往会对种子的安全贮藏以及苗木的培育造成影响。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为华北、华东、华中等地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重要用材树种,且具有食用、药用、观赏等多种经济价值,但其种子具有不耐贮藏的特性。以往关于香椿种子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源、贮藏温度和含水量、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而对于香椿种子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及其老化机
淡水引入作为一种在滨海地区广泛开展的生态工程,其对湿地产生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磷是对滨海湿地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的元素,由磷循环入手研究淡水引入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仅全磷很难准确反映湿地磷库的真实状况,土壤中的生物有效磷能更准确地反映湿地土壤中磷库的状况。在我国广泛开展滨海湿地保护的背景下,研究淡水引入对滨海湿地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对于探究滨海湿地土壤磷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进一
在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负担的加重,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健康的自我管理。森林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体身心健康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借助森林环境放松心情、强身健体,森林景观的康养功能逐渐被认可。目前,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针对森林康养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理论还未形成,值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