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轴承异步电机自抗扰控制及其参数整定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轴承异步电机(Bearingless Induction Motor,BIM)将磁轴承与异步电机的功能和优势相结合,能在高速、洁净、腐蚀、真空等特殊环境下实现自悬浮运行。BIM具备结构简单、无需润滑、无摩擦磨损、气隙均匀、寿命长等优点,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速硬盘、生命科学以及飞轮储能等领域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对BIM运行原理、数学模型建立、自抗扰控制器设计、改进、参数整定以及数字控制系统实现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及取得成果如下:(1)概述了BIM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应用领域。同时阐明了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详细论述了BIM径向力的产生机理,推导了BIM数学模型,搭建了气隙磁场定向控制系统,为进一步提出BIM自抗扰控制奠定基础。(2)针对BIM在传统矢量控制下抗扰动性能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曲正切跟踪微分器的自抗扰控制策略(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分别对转矩和悬浮两套绕组设计了一阶转速ADRC和二阶悬浮ADRC。同时,引入双曲正切函数作为跟踪微分器加速度函数,简化其结构形式,并通过扫频测试分析确定ADRC设计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提高了BIM的抗扰性能和悬浮特性。(3)针对BIM自抗扰控制系统参数整定困难且选取参数依赖经验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遗传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enetic Algorithm,IPSO-GA)的自抗扰控制策略。结合基本粒子群算法参数的特点,对参数进行优化处理,且引入交叉、变异操作来增强全局搜索能力,并通过基于测试函数的性能测试,验证了IPSO-GA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BIM的旋转与悬浮精度。(4)设计了以TMS320F2812 DSP为核心芯片的BIM数字控制系统,并对BIM的可行性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同时实现BIM的稳定悬浮与旋转。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的制约,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深基坑开挖深度和工程规模也进一步增加,因而,深基坑工程所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加。通过深基坑
新产品能否在投放市场后迅速获得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可并占领市场,与消费者的创新性以及对品牌的依恋程度有着直接的关联。然而,许多企业在新产品的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但仍然还是被激烈的竞争挤出了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消费者对创新的独特需求与品牌本身所提供的情感体验。因此,重视消费者创新性以及品牌依恋对新产品采用的影响,对企业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梳理了大量相关文献,借鉴创新扩散理论、
辐向永磁电机在兼具高效率与高转矩密度的同时还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已成为交通运输、伺服驱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该类电机中丰富的气隙谐波,易导致高转矩脉动
随着声波法测量技术在工业电厂中的广泛应用,如何准确测量声在待测区域内的传播时间成为了该技术的关键所在。而工业电厂中复杂多变的壁环境会影响声传播时间及传播路径,从而
水泥基材料的微观孔隙结构与其物质传输能力密切相关,研究孔结构在环境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对揭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劣化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能准确无损原位地测试水泥基材
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年用水总量的61.4%用于农业灌溉,并且,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考虑,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渠道输水灌溉都将是我国农业灌溉的主要形式。渠道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
钠离子电池(SIBs)以制备成本较低,资源丰富的优点,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但是钠离子(Na+)的尺寸较大,充放电时嵌入脱出比较困难,多次循环后的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也会迅速下降
本课题来源于山东交通科学研究院2018年项目:京沪高速改扩建项目桥梁及混凝土技术咨询。混凝土为了高强度,通常采用较低的水胶比,高性能混凝土中通常要加入高效减水剂和矿物
随着网络流量的快速增长,骨干网络体系架构不断演进,扁平化、网状化和动态自适应成为网络架构设计和优化的一大趋势,使得本来未完善解决的应用程序识别问题再次面临巨大挑战。当前的应用程序识别方法往往面临着流量数据速度快和识别精度不高,以及加密流量识别困难等难题。本文基于时空特征与APNs的应用程序识别方法展开深入研究。为了提高识别的鲁棒性和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特征的应用程序识别方法,该方法直接以原始
铀在环境中迁移和生态毒性大小与其在不同土壤或水生环境条件下的具体化学形态以及与环境介质的相互作用强弱紧密相关。因此,本文选取从放射性污染土壤中分离的两种细菌和一种人工合成矿物为实验对象:Pantoea sp.TW18、S.epidermidis以及铝代针铁矿,采用静态批次实验、现代仪器分析等研究技术手段,探究不同水环境条下U(Ⅵ)在细菌、矿物等单一组分和细菌-矿物共存体系下的吸附行为和对应的微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