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多发性骨髓瘤是以骨髓恶性浆细胞无限增殖并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生成等为特征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骨髓瘤生物学、遗传学以及肿瘤发生学的深入研究,新药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新技术的开展,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复发不可避免,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和预后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血脂水平可反映体内脂质代谢状态,许多疾病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目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脂胆固醇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来反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分析其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预后关系。目的:通过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析其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利用患者化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趋势来预测化疗的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之间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次确诊并且经过至少4周期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79例。收集其基本信息,血液相关检查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性别、年龄、CRP(C-reactiveprotein)、ESR(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空腹血清葡萄糖、白蛋白、肌酐、钙离子、溶骨性病变、免疫球蛋白类型及分期,以及在我院使用4周期一线化疗方案后相关的检验检查资料。同时回顾性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7人作为对照组,年龄和性别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相匹配。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数据采用Kolmogorov-Smirnov分析正态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O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则采用中位数(P25%-P75%)表示,两组间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独立样本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之Kruskal-Wallis H检验,配对样本采用非参数检验之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TC和LDL较正常健康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女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C、TG及LDL较男性水平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水平的差异与患者年龄差别没有关系(P>0.05),IgG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比IgA型的TC和LDL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分期中,III期患者LDL较I期患者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S分期中,III期患者TC及LDL较I期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贫血患者较非贫血患者的TC及LDL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蛋白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较正常白蛋白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C及LDL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取一线化疗方案4周期以后的TC、TG及LDL均较化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周期以后疗效评估为CR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LDL较前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疗效评价为VGPR和PR的患者化疗后的TC和LDL较化疗前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为SD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TC、TG及LDL水平较化疗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多见低血脂水平;IgG型较其他类型血脂水平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分期越高,血脂水平越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血脂水平较化疗前升高,化疗效果越差,LDL水平上升程度就越低;血脂水平可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型、临床分期、预后以及化疗效果提供参考。